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颈围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方法: 依托2011年中华医学会发起的REACTION研究,选取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大连地区随访的社区居民。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生活史、用药史、心血管疾病史、颈部疾病史及肿瘤史等;测量NC、WC、身高、体重、SBP及DBP;检测TG、TC、HDL-C、LDL-C及HbA1c;进行颈部彩超检查,获得IMT值。排除临床信息不完整受试者,患有甲状腺疾病,颈部肿块或畸形,库欣病,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史,服用降脂药物以及患有肿瘤、肾脏衰竭等恶性疾病的受试者,最终有3184名受试者纳入分析研究。在男女受试者中分别以NC四分位水平(男性:<36.5,36.5-38.4,38.5-39.9,≥40.0cm,女性:<32.5,32.5-33.9,34.0-35.9,≥36cm)分组,男性分别分为a1、a2、a3及a4四组,女性分别分为b1、b2、b3及b4四组;将男女受试者按照四分位水平分别合并为Q1(a1+b1)、Q2(a2+b2)、Q3(a3+b3)及Q4(a4+b4)四组,比较各组间IMT值及其他临床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NC与IMT等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比较各组间IMT值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1.以NC四分位分组(Q1、Q2、Q3及Q4组),各组间BMI、WC、FPG、HbA1c、SBP、DBP、TC、TG、HDL-C、高血压现患率及吸烟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1;年龄和LDL-C无显著差异,P>0.05。Q1、Q2、Q3及Q4组的IMT值分别为1.016±0.095、1.024±0.098、1.019±0.092、1.038±0.1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8.313,P<0.001)。Q1与Q2组、Q1与Q3组及Q2与Q3组间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126、0.455、0.385。Q1与Q4组、Q2与Q4组及Q3与Q4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19、0.000。 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与NC、年龄、SBP、DBP、BMI、FPG及LDL-C呈正相关(r=0.228、r=0.459、r=0.252、r=0.060、r=0.075、r=0.125、r=0.038,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079,P<0.05);与TC及TG不相关(P>0.05)。 3.以IM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C与IMT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校正性别、年龄、SBP、DBP、吸烟情况、FPG、TC、TG、LDL-C、HDL-C及BMI,该相关性依然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与IMT呈正相关,得到回归方程为:IMT=0.677+0.001NC+0.004年龄-0.023性别+0.001SBP-0.001DBP+0.02吸烟+0.012LDL-C+0.002FPG-0.006 TC。 结论: 颈围是IMT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