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当世界经济步入知识社会,向创意经济发展的今天,经济发展出现了“再结构的过程”(ManuelCastells,2003),文化要素和人的创造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即产业集聚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代替了以往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适逢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实施之际,研究与探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思路与发展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关于“集群构建走向公共政策”的命题,经过以中国“嵌入性”文化产业集群为载体的产业园区实践模式已经取得基本判断,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抽象的属性讨论上,需要深入发展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具体规划实践。本论文提出“生态景观视角下的嵌入性文化产业集群构建模式研究”的命题。推动“生态景观视角下的嵌入性文化产业集群构建模式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政府角度的制度建设(程序正义),二是规划研究者角度的政策分析(技术理性)。前者侧重政治纬度决策和共识的形成,后者促进科学纬度信息和知识的积累。本论文从政策分析的角度,以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区的政府干预为例,借鉴系统动力学,讨论了生态景观视角下文化产业集群规划政策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规划的政策分析传统源于系统科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在产业规划当中的应用,其中系统理论和模型技术为政策分析提供了工具。虽然纯粹科学理性的实证主义受到后实证主义者的批判,但是科学理性仍然是政策分析家区别于其他角色的重要特征。在重新定位理性方法的作用之后,国内外规划界对模型方法又逐渐重视起来。系统动力学因其擅长解决复杂反馈系统问题,为规划政策分析提供了思想和方法,而国内规划研究领域却鲜有讨论。本研究将这种方法引入到产业规划政策研究当中。在分析文化市场原理的基础上,论文构建ISM模型来讨论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因素的影响。基于经济主体追逐“租”的经济人假设,突破以往自李嘉图以来的差额地租学说,重拾对“使用资源获得的超过竞争性收入的部分都称为“租””的概念解读;并由此划分为地理租、组织租、产业租。分析认为,如果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产生资源生态供给边界的日益临近,组织租则通过一种特有的资源组合方式与特定的生产组织形式,带来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创新动力。本文认为生态景观的营造既具经济学意义,又体现较为前沿的管理理念;更重要的,它导致作为政府驱动的“嵌入性”文化产业集群的最终形成。以陕西西安2003~2011年文化产业数据为基础,应用系统动力学知识构建区域文化产业集聚创新支持体系模型,并赋予相应方程。讨论了政府规划政策影响文化产业市场的途径、程度和现实特征,并提出规划政策应从注重静态目标的“蓝图政策”模式,向注重过程演变的“动态监控”模式转变。论文最后提出:①规划政策分析应建立{[生态景观]-[“嵌入性”]-[产业集聚]-[产业园区]-[文化产业集群]}情境模型,在分析区域文化资源稟赋基础上的生态景观建设下,将“嵌入”、目标和过程三要素动态结合起来;②借助系统动力学,建立规划政策实验室拓展政策分析能力;③制度构建方面要提高规划政策过程确定性,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建立文化产业园区规划的均衡分配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