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以Sr6Ca4(PO4)F2为基质的系列荧光粉Sr6Ca4(PO4)6F2:x Ce3+、Sr6Ca4(PO4)6F2:0.14Ce3+,y Tb3+、Sr6Ca4(PO4)6F2:0.14Ce3+,z Sm3、Sr6Ca4(PO4)6F2:0.14Ce3+,w Tb3+,0.13Sm3+、Sr6Ca4(PO4)6F2:0.14Ce3+,y Mn2+和Sr6Ca4(PO4)6F2:0.02Eu2+,y Mn2+,通过利用敏化剂(Ce3+/Eu2+)到激活剂(Tb3+/Sm3+/Mn2+)的能量传递,实现了荧光粉的颜色可调,并形成了白光发射。利用以下手段来表征制备样品的性能:XRD图谱、荧光光谱、荧光衰减曲线等。针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不足,分别通过阳离子替换、掺入助剂等手段进行了调控,并且研究了不同的调控手段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1)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6Ca4(PO4)6F2:x Ce3+系列荧光粉,由于Ce3+很容易受到晶体场的影响,导致其能级分布比较宽。通常由于基质中晶体场环境的不同,Ce3+的发射可以从紫外区域一直延伸到黄光范围。在我们研究的基质中,存在着多种阳离子格位,这为Ce3+离子提供了不同的配位环境,造成了Ce3+所处的晶体场环境的不同。在我们合成的系列荧光粉中,随着Ce3+浓度的增大,发射峰出现了明显的红移。这就是因为对于不同掺杂量来说,Ce3+所处的晶体场环境会发生改变,在本文中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解释说明。并且确定了Ce3+在基质Sr6Ca4(PO4)6F2中的猝灭浓度,给出了其接下来作为敏化剂的最佳掺杂浓度。(2)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6Ca4(PO4)6F2:0.14Ce3+,y Tb3+、Sr6Ca4(PO4)6F2:0.14Ce3+,z Sm3+、Sr6Ca4(PO4)6F2:0.14Ce3+,w Tb3+,0.13Sm3+系列荧光粉。我们选取Ce3+的最佳掺杂浓度,在基质中共掺杂Ce3+,Tb3+、Ce3+,Sm3+。利用Ce3+到Tb3+,Sm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实现了荧光粉颜色的可调。并且确定了Ce3+与Tb3+,Ce3+与Sm3+的作用方式均为电偶极-电偶极的相互作用方式。接下来利用Ce3+,Tb3+,Sm3+共掺的组合方式来产生了白光发射。但是由于合成的Sr6Ca4(PO4)6F2:0.14Ce3+,w Tb3+,0.13Sm3+系列荧光粉中,蓝色的成分较高,红色的成分较少。导致样品的色温较高,而且Tb3+与Sm3+的窄峰发射使样品的显色指数较低,为56.4。所以合成的样品对于实际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3)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6Ca4(PO4)6F2:0.14Ce3+,y Mn2+和Sr6Ca4(PO4)6F2:0.14Ce3+,y Mn2+,z Mg2+(z=0,0.4,1.0,1.6)系列荧光粉。通过测定样品的XRD图谱确定了所合成的材料的相是单一的。对于Ce3+,Mn2+共掺杂体系中Mn2+强度增强与Ce3+强度下降的不匹配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样品中由于激活剂(Mn2+)掺杂浓度过高所引起的浓度猝灭现象,通过引入Mg2+,通过调控激活剂(Mn2+)的占位,增大了Mn2+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弱了Mn2+之间的浓度猝灭效应,降低了无辐射跃迁造成的损失。其中当Mg2+的浓度为1.0时,样品的发光性能改善的最明显。在合成的样品SCPF:0.14Ce3+,y Mn2+,1.0 Mg2+中,当Mn2+的浓度为0.4时,粉体实现了白光发射。利用粉体进行封装之后,表现出来比较良好的光学性能。其中,色坐标为(x=0.3389,y=0.3422),处于白光区域。其显色指数为67.8,色温为4529K,实现了暖白光发射。其中显色指数以及色温相比于Ce3+,Tb3+,Sm3+的组合都有了改善。(4)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6Ca4(PO4)6F2:0.02Eu2+,y Mn2+、Sr6Ca4(PO4)6F2:0.02Eu2+,0.3Mn2+,z H3BO3以及Sr6Ca4(PO4)6F2:0.02Eu2+,0.3Mn2+,w Mg2+系列荧光粉。通过测定样品的XRD图谱确定了所合成的材料的相是单一的。对基质中共掺杂Eu2+/Mn2+所表现出量子效率的降低给出了解释。阐述了激活剂浓度猝灭效应以及Eu2+-Mn2+传递过程中存在“瓶颈效应”和“反瓶颈效应”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并且利用H3BO3作为助剂以及调控阳离子的两种方式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改善。两种不同的调控方式均起到了改善样品量子效率的作用。对于两种调控过程中敏化剂(Eu2+)与激活剂(Mn2+)出现的发射强度变化的不同,采用精修的手段,分析了发光中心所在晶体场环境的变化,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