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20世纪80—90年代的台湾都市小说。题目“世纪末的台北想象”,显示了本研究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而“想象”则强调文本写作中的主观因素和虚构性。就本研究而言,论者将从“文学中的城市”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注重城市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打破传统都市文学研究中的所注重的经验性和再现性。强调想象、记忆、叙述、社会思潮在作家书写台北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世纪末的台北想象”,以上世纪末台湾都市小说创作中的后现代性想象为切入点,以此呈现文本中的台北的后现代文化特征。这种“后现代性”的想象书写,以夸大台北后现代性的修辞策略,构筑“文学中的台北”的强大的后现代性身份。作为对上世纪末台湾都市小说的整体性研究,本论文并不仅仅关注“后现代性”一元中心想象。对于“后现代性”想象之外的文化呈现,本文也纳入研究范围,从而呈现出“世纪末文学台北”中的多元文化形态。各章内容如下:绪言部分梳理关于台湾都市文学研究的成果,并对题目做出解释,并指明本研究的特点。第一章综论世纪末台北想象的特点,追述城市在当代台湾文学发展中所呈现的不同文化意义,以及世纪末台湾理论界和文学界对“后现代性”的引入和怀旧派作家写作的文化意义。第二章论述台湾都市小说的叙事策略,指出台湾都市小说的叙事策略和后现代都市文化之间的共生关系。第三章论述台湾都市小说中后现代都市空间的营造。第四章论述人物想象中的后现代特征,具体体现在:“新兴中产阶级”和“新人类”成为主角,人物书写中身体和欲望的展现,都市女性作家写作中的身体观念的转变。第五章论述怀旧作家的台北记忆和想象,以此分析她们文本中所呈现的台北文化的“乡土性和殖民性”以及“老灵魂”式人物形象刻画的文化意义。结语,是对整篇文章中“台北想象”背后深层的心理原因和思维方式的揭示。结语认为,世纪末的台北“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文化交错、叠加,生活于这样一个时代的台北作家也难以摆脱文化的局限,因此“后现代性”想象作家的写作背后是难以摆脱的“现代性”思维方式的支配,而抵制“后现代性”想象的怀旧派作家,则身受“后现代”思维的影响。他们的创作共同构成了世纪末“文学中的台北”的多元文化景观,呈现了一个多元、复杂的台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