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入,现代教学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的学习观,发展到既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又强调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效益的整体教育观。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和全面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研究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避免和消除心理障碍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薄弱学校的学生作为同辈群体中的一个相对特殊群体,其心理特征除了具有与一般同辈群体相同的特点外,还有着自身的特点。总的说来,有两点表现的比较突出,一是心理年龄的发展相对滞后于生理年龄的发展;二是他们在社会化进程中,由于种种因素所造成的不适应(如学业上的不适应、人际交往中的不适应等)所带来的消极情感体验,导致了一定的情感障碍倾向,如易冲动、自卑感较重、过度的焦虑、“破罐子破摔”等。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她)们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进入薄弱学校学习的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这种不公正来自校内和校外。一是因为他们的学业成绩不佳受到周围人群的歧视,长期与“冷眼”相伴,在集体中失去应有的地位。这样,他们就不得不另寻出路,去寻找他们自己的“乐土”。比如,用捣乱来满足自己在社交、学业、情感方面的需要,满足自己对成功、承认和他人注意的需要等。二是由于采用单一的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标准,这既造成他们是失败者的消极心态,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受到抑制,潜能也就发挥不出来,特长也不易形成,也就毫无成就感可言。三是即便是有些学生在内心深处想认真学习,也可能因为扭不过来自同辈群体的压力,只好跟着“随大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尤其是中学生;北京心理卫生协会2000年8月召开的心理学专家座谈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厌学率高达20%------这里面多数来自薄弱学校。薄弱学校的学生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就很难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更不能保障其在日后健康正常的成长。因此,对薄弱学校学生的心理分析并进行适时辅导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探讨的是薄弱学校学生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这虽然不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是对该课题的研究将加深对影响薄弱学校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诸多因素的认识,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降低过度的焦虑,较好地自我控制,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之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让学生在情趣中进行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体验中感悟知识,最终达到后进生基础知识得到弥补、学习品质得到优化、优秀生得到提高的效果,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