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类优势是指某一种语言的本族人在使用该语言时更倾向于多使用某些词类的总体趋势,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词类优势。比较而言,汉语有明显的动词优势,而英语则有明显的介词优势和名词优势。本文首先对所选取的中英文平行语料样品进行计算机自动词性标注,以从事实上验证汉语的动词优势和英语的名词及介词优势的成立,然后,从语法的视角论证了英语介词优势的语言学成因,主要从句法成因和语义成因两方面论述。就句法而言,由于介词的搭配能力强,它可以和多种词类搭配,如介词位于名词短语前构成介词短语,可以在句中作定语来修饰其前面名词,也可以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动词乃至整个句子;介词可以和不及物动词搭配使其构成功能上近似及物动词的短语动词;介词还可以和形容词搭配,当作其宾语。就语义而言,介词自身的语义内涵丰富,它可以描述空间、时间,也可以表示动态与静态、方向与目的地等等。除此之外,即使同一介词在不同句子中和同一名词、动词、形容词搭配,相关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也可能产生细微的语义差别,即介词可以激活相关词类的某种语义特征。其次,文章以汉语为对照,论述了介词优势运用中的特点,即语用上的隐匿性和翻译上的灵活性。所谓隐匿性,就是说汉语句子中看不到介词,在翻译成英语时往往会使用到介词。这也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有时汉语中的动词很难翻译成意义上完全对等的英语动词,这时,使用介词反而既能很自然地体现汉语的意义,又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本部分的论证中,归纳了英语介词短语使用的种种场合。当然,英语介词翻译为汉语,也很灵活。如同汉语动词可以用英语介词表示,英语介词也可以相应地译为汉语动词及动词词组。此外,介词翻译上的灵活性还可以运用到增译、分译、省略、反译等翻译方法。这一部分的探讨,主要基于汉语英译的视角展开。本文的第五部分为创新点所在,主要从英语表达中介词运用的视角提出了句法层面使用英语介词优势和名词优势的策略,其一是以动制静原则,即选择动作意味较强的词为限定动词,其他动作意味较弱的动词转化为由名词或形容词与介词搭配而构成的介词短语结构。由于汉语的词性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所以多个动词连用是汉语句子的常有现象。英语则不然,其每个分句倾向于只使用一个限定动词(确有必要并列的谓语除外),若另需要使用动词就要使用其非谓语形式,或者回避动词,而使用由动词转化来的名词或介词等。其二是以主制次的原则,即说话人在表达两种或多种带有动态意味的概念时,主观地以其中一种概念为主,句法上投射为谓语动词,而以另一种该概念为辅,投射为介词与其他词类的某种组合,或者完全反过来安排上述的主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