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纯电商模式平台推广成本持续上涨,线上价格优势导致的渠道冲突问题将不复存在,转而是物流服务等竞争引起的新一轮渠道冲突,而服务等往往具有较强的互惠性。然而,由于线上与线下的渠道冲突而产生竞争却也是线上与线下渠道寻求互惠和合作实现共赢的基础。论文通过将这种竞合关系纳入供应链双渠道研究之中,展开了供应链成员在定价、互惠、订货与订单转移策略中的研究,以解决双渠道供应链下成员的渠道冲突、交货期差异下最优定价及订单转移等问题。首先,针对不同销售努力下的互惠行为对线上零售商与线下零售商的渠道产生冲突影响问题。论文在零售商各自独立决策条件下,构建了具有利他性和相互努力的竞合策略模型,并且对模型Nash均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同时通过仿真也进一步分析了线上与线下零售商竞合博弈均衡点区域的稳定性以及定价、订货量、努力程度、利他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均衡点处线上和线下定价是趋于一致的,同时可以看出线上零售商是一种轻微利他的行为,而线下零售商是完全利他的行为,实现了销售渠道竞合策略的商品配置Pareto最优。其次,针对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的客户具有不同的交货期期望,且不同的交货期将对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的订单转移产生影响这一问题,论文以一个开辟线上渠道的制造商和一个线下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考虑交货期差异下二者合作时的利润优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制造商开辟的线上渠道与线下零售商订货纳什均衡的存在性与稳定性,进而探讨了二者均衡订货量与交货期差异率的关系。再次,通过证明仅采用批发价格与服务费用契约无法协调制造商与线下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进而深入优化设计了两部定价协调机制,实现了二者的双赢。从而为现实中开辟线上渠道的制造企业与零售商线下渠道进行竞合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两个销售阶段情形下制造商线上渠道与零售商线下渠道的竞合行为,将上述问题从一个销售阶段扩展到两个销售阶段。以一个开辟线上渠道的制造商和一个线下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双渠道供应链成员合作行为时订单转移合作策略与订购策略模型。通过采用博弈理论证明了零售商线下渠道与制造商线上渠道第二销售阶段的目标库存量与自身库存量以及与对方最优订单转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证明了在服务费满足一定条件时,零售商线下渠道与制造商线上渠道的订货存在唯一纳什均衡。由此导致的策略性替代关系不但缓解了零售商线下渠道与制造商线上渠道在第一销售阶段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也进一步修正了二者在第二销售阶段中的供需矛盾。通过上述研究,解决了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在开辟线上渠道后的竞合决策优化问题,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技术方法和解决方案,为现实中供应商与零售商的竞合双赢提供理论方法和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