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异体肢体移植早期预测和诊断排斥反应发生的无创性免疫学监测指标;根据全身免疫状态的评估,指导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预防机会性感染,肿瘤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材料与方法 根据我院完成的亚洲首例异体双前臂移植患者,自2000年9月至2000年12月于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采取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学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动态监测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除活化B细胞(CD3-/HLADR+)术后诱导期上升外,总T细胞(CD3);T细胞亚群(CD3+CD4+);T细胞亚群(CD3+CD8+);IL-2受体(CD25);杀伤T细胞亚群(CD8+CD28+);免疫抑制T细胞亚群(CD8+CD28-);静止T细胞(CD3+/HLADR-,CD3+/CD16+56-);活化T细胞(CD3+/HLADR+);粘附分子(CD28,CD54,CDlla);NK细胞(NK)均于术后迅速下降。维持期CD8+细胞较移植术前高,其中杀伤T细胞维持于低水平,而抑制T细胞则持续增高,CD4/CD8比值处于较低水平。活化B细胞;NK细胞;粘附分子恢复或略低于术前水平。活化T细胞维持期持续增高。 细胞因子IL-2;IL-6;sIL-2R于术后诱导期均迅速下降,而后回升。IL-2维持于较术前较低水平,而IL-6;sIL-2R则维持于较术前略高水平。结论 1.肢体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尤其是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对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增殖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使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3+细胞总数和IL-2、IL-6、sIL-2R立即下降,有效地抑制了术后一周内T淋巴细胞的活化。 2.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和 IL-2、IL-6、SIL-ZR的动态监测可能有助于预测和诊断排斥反应的发生,移植物存活的评价。 3.T淋巴细胞表面辅助分子和几-2、IL-6、SIL-ZR的动态监测对机体免疫状态进行评估有利于调整药物用量,预防机会性感染、肿瘤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4.本例异体双前臂移植 CD3+细胞数量监控范围为 0.1叫.3 X 10VL,而 ATG用量为 1.25ms/ks川,少于单手移植用量 Zms/ks川,因此 ATG用量应在监控下个体化。 5.异体双前臂移植包含多种抗原性各异的组织移植,但免疫反应强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其发生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