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的主要场所,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分布及结构体系影响着农民生活、生产的便利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空心化、社会主体老弱化等农村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利用特征,进而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乡村振兴目标的顺利实现。宅基地是农村居民安身立命的重要空间,宅基地的规模与利用状况影响着农民生活、生产水平,并对村庄内的其他居民生活、生产起到外部效应,进而影响着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功能特征与发展趋势。农村居民点用地最重要的构成单元是宅基地,居民点的用地规模及结构状况影响着宅基地的利用状况。农村居民点和宅基地作为不同等级的农村居民居住用地,只有基于二者内在的联系构建统分结合的双层优化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居住用地的高效利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本文以兰西县为研究区,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为目标,建立农村居民点和宅基地双层优化体系,首先利用ArcGIS空间分析、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以及统计学分析探究农村居民点和宅基地的利用特征,其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居民点进行优化,最后在农村居民点优化利用的基础上提出宅基地优化利用途径,挖掘系统的内在联系,为系统地解决农村居民点和宅基地用地管理问题提供决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兰西县农村居民点利用特征。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为361m2,远远超出农村建设用地标准150m2/人,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农村居民点布局呈现出规则与无序共存、稀疏与集聚共存的特征,农村居民点的布局规划有待完善。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率整体较高,平均为16.26%,且各乡镇分布不均,距离兰西县中心城区较近的乡镇空心化率较低。(2)兰西县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农村宅基地宗地面积普遍较大,超出黑龙江省建设标准的宅基地宗数占比为95.25%。宅基地作为居民点的主要用地,平均占居民点面积的60.47%,宅基地的建筑密度整体较低,房屋占地面积平均比例仅为10.38%,院落面积较大,宅基地平均发挥出2~3种功能,但宅基地的利用农田化程度高,主要发挥居住、种植和仓储功能,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这与宅基地规模大、功能潜力高的特征不相符。(3)兰西县农村居民点的优化。首先保留现有机关团体所在的居民点用地,保证行政管理用地的职能。其次,建立以乡镇为控制的撤并居民点宅基地总宗数与乡镇闲置和废弃宅基地总宗数相等的平衡机制,最终得到撤并居民点214个,占居民点总数的22.99%,撤并居民点面积为2460.10hm2,占居民点总面积的16.63%。从撤并的居民点整体利用情况来看,规模较小、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宅基地利用较为粗放,区位条件较差。通过居民点的整合与重构,实现居民点体系空间上的集聚,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4)兰西县农村宅基地的优化。在兰西县农村居民点优化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宅基地进行分类优化。在保留型居民点内正常利用的宅基地以功能提升作为目标,主要从保障居住功能、增强经济功能和发展生态功能三个方面对宅基地进行优化,保留型农村居民点空置和废弃宅基地,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规定进行收回。对于空置少于两年的宅基地,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和转让,退出的宅基地应当按照自愿退出宅基地激励机制对农民进行合理的补偿。集体经济组织对收回宅基地的利用,首先要确保撤并型居民点农民的住房需要,其次有结余指标的整理为村庄集体建设用地,划分为规划村庄建设自用地。在撤并型居民点正常利用的宅基地,由于需要撤离,政府根据农户需求,实施置换补偿、货币补偿、进城买房优惠等多样补偿方式。对于空置和废弃的宅基地,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收回,对于空置少于两年的宅基地,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并给予一定的补偿。撤并型居民点的利用,一方面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复垦成耕地,根据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进行易地交易,另一方面结合村庄发展规划,发展设施用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