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为新常态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转型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仍将持续、国内经济面临新旧动能转换和增速换档的关键时期,以产业升级引领经济发展转型,构成党中央促进全面协调发展整体布局的应有之义。在这其中,上海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率先探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对于上海建成全球科创中心、提升国际化大都市竞争力,乃至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思路,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从税收的角度看,经济决定税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影响对应的税源、税基和税收的分布情况。另一方面,税收政策反过来也会影响经济布局,经济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都离不开税收政策等政策工具的调控作用。由此,从税收调控视角关注上海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不同产业之间税收分布是否合理,以及税收政策应如何定位以促进上海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上海各行业产业,以及全国相关省市的经济、税收数据,直观描述了上海产业升级转型过程各行业税收分布的情况,并采用双重差分等定量分析手段,评估测度了税收政策促进上海产业升级转型的实际效果。具体来看,首先,通过税收增长规模、行业税负、税收弹性以及税收协调系数等指标,对上海二次产业、三次产业税收占比较大的行业和创新驱动新兴行业进行了测算,同时就上海与京、津等直辖市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十二五”以来上海支持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进行梳理总结;其次,针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上海市产业升级与对应税收的增长变化总体协调,产业结构转型和税收收入的结构变化基本趋于同步,但第二产业整体税负过重,产业结构升级引发税收收入结构的转变集中表现为服务业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双重差分的估计结果还显示,营改增对上海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具有显著积极影响;最后,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应逐步降低二产税负,积极推动制造业软化,深入推进行业结构性减税,以及灵活运用税收调节手段、通过多样性税收优惠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优化等政策建议。本文以产业结构升级与税收增长结构变化的关系为研究切入,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2015年上海各产业、行业增加值及对应税收收入增长趋势进行测度描述,并对“十二五”以来有关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进行归纳整理,从产业税收结构入手,研究其变动情况,就不同改革时点设计税收政策冲击,借以探究税收政策调控产业发展的积极效应。对税收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有效性的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了税收政策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与此同时,通过对上海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过程中各行业税收分布的情况以及税收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一方面为上海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对策,另一方面也为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提供了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