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哈里·波特系列小说风靡全球的同时,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其涉及到的众多领域中,针对哈里·波特的翻译研究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对于许多母语并非英语的读者来说,译本是他们了解哈里·波特的主要手段。因此,哈里·波特系列小说的翻译质量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相较于原作丰富的语言,译作中出现的语义不足、语义扭曲和结构滞涩等问题为以哈里·波特一系列小说为研究对象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分析案例。是,在迄今为止发表的专著和论文中,很难看到翻译评论在其中的应用。这一空白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因此,基于翻译评论具有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启发性,本文作者选择从这一角度出发,对Harry Potter and Philosopher’s Stone的中文两译本进行比较性的案例研究。该论文选用的中文两译本指的是台湾皇冠出版集团出版的《哈里·波特:神秘的魔法石》(繁体中文版,后简称台版)和大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哈里·波特与魔法石》(简体中文版,后简称大陆版)。通过对于两个版本之间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比性研究,作者试图对两位译者(台版译者为彭倩文,大陆版译者为苏农)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评价,追溯其优缺点的根源,从而在此基础上对中文两译本的翻译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估。作者主要以彼得纽马克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对等性效果”为评价的依据,并以纽马克和赖斯在翻译评论上的指导性理论为路线图构建这篇论文。论文分成五个部分,涵盖了背景介绍,指导性的理论和方法论简述,原作文本分析,原作与译作的分类对比研究,翻译策略、效果和质量评估以及总结。对于翻译效果的测评,作者主要采用的是纽马克的“Back Translation Test”,即采用将译文译回原语的方式,从原语(英语)层面进行翻译效果的对比研究。正如纽马克所说,本论文作为翻译批评的目的在于:“提高翻译水平;为译者提供客观的经验教训;与某一时段内和某一主题相关的翻译观点进行释惑;对重要的作者和译者的作品的理解助一臂之力;对于原作和译作在意义和语法上的差异进行批判性评价”。通过对原作一系列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对两中文译本的比较和综合,作者得出的结论是:相对而言,台湾译本比大陆译本达到了更好的对等性效果和翻译质量。这主要是得益于台译者对于读者本位和本土性因素的重视,以及意译策略的灵活运用和对于细节一丝不苟的追求。相比之下,大陆译者更倾向于直译,对于细节和难点上抠得也不够细。而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归化和异化的选择导致了翻译策略和风格的差异(大陆译者倾向于异化,台译者倾向于归化)。此外,作者认为译者的态度才是取决译作翻译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作者在此号召其他译者对两译本进行学习借鉴,可以由此推彼,在翻译同类文本时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而且不能止步于对于翻译问题的批判,也应该学习好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