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范围内,河流生态系统正受到库坝的广泛影响。为实现饮用水供给、水力发电、灌溉及防洪等功能,全球约建造了 80万座水库,总面积达到约50万km2。库坝蓄水显著改变了河流流态,导致水体的水文、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发生变化,形成相对不连续的河流段与库区段,影响不同区段的水体水质等,河流与景观背景的相互作用也将发生变化。淮河是我国七大水系之一,人口密集,据统计,淮河流域共建有水库5700余座,总库容达270亿m3。为揭示库坝建设对河流水体水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河南省荥阳市淮河的4级支流索河为研究对象,对库坝建设后形成的河流段、库区段主要水质指标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分别位于荥阳市区、郊区、乡村三个区位的河流段、库区段水体水质状况与河道两侧的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分别比较各区位河流段和库区段的水质指标发现,水体TP、NH4+-N等水质指标在河流段和库区段间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TP浓度在河流段显著高于库区段(P<0.05),NH4+-N浓度在河流段低于库区段,而TN、NO3--N、COD等水质指标在河流段和库区段间的差异相对较小。(2)对不同区位河流段间与库区段间水质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主要水质指标在乡村段、郊区段、市区段间差异较大,其中,TN、TP、NO3--N、COD等水质指标在市区段最高,在郊区段和乡村段相对较低,而NH4+-N浓度在郊区段最高,在乡村段和市区段相对较低。(3)各区段水体水质指标与河道两侧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河流段、库区段在7-9月、10-12月两个季节中,建设用地占比与TN、TP、NO3--N、COD等水质指标均呈正相关,而林地占比与TN、TP、NO3--N、COD等水质指标均呈负相关;在7-9月、10-12月两个季节中,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占比与TN、TP、NO3--N等水质指标的相关关系在河流段和库区段间存在差异,在河流段,耕地和未利用地占比与TN、TP、NO3--N等水质指标呈负相关,而在库区段则呈正相关;河流段和库区段的耕地面积占比与COD浓度的相关关系,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与NH4+-N浓度的相关关系在不同季节间均存在差异,在7-9月均为正相关,而在10-12月则均为负相关。总体上,库坝建设可导致河流流态改变,对河流水质以及水质与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关系均有影响。与河流段相比,库区段水体TP浓度相对较低而NH4+-N浓度相对较高,其他水质指标的差异相对较小。在流态不同的河流段和库区段间,以及不同季节间,河流水质与河道两侧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关系均存在一定差异,在面源污染控制及河流生态修复中,应考虑到这种差异性,并在不同的河段采取相应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流域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