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股骨距是股骨上段颈干连接处内侧骨皮质向髓腔内部突出的近似三角形的一上宽下窄的纵行密质骨板,具有承受压缩载荷、传递股骨头处的载荷、加强股骨颈基底部的作用。股骨距的存在影响股骨上段应力分布,股骨上段生物力学特点以及骨折类型。股骨距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不断增多。本试验通过比较去除股骨距前、后电阻应变片所测得应变值的变化,进一步证明股骨距在承载压缩负荷、影响股骨上段应力传导和生物力学特点的作用。重视股骨距的作用对于指导股骨上段骨折的治疗、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取20具成人股骨上段标本,去除软组织,仅留股骨上段1/2。将标本固定于自制夹具上,模拟人体单足站立骨盆中立位时的体位。选取股骨头下、股骨颈中部、股骨颈基底部及股骨干上段等共27个应变片粘贴位点。清洁粘贴位点,用石蜡作隔潮层,将滴有粘贴剂的应变片粘在相应位点,焊接导线与引线,通过桥盒与应变仪联接。将标本置于力学试验机上,自股骨头顶部加载,加载速度为5 N/S,至705N;当负荷达到100N、200N、300N、400N、500N、600N、700N时由应变仪记录各部位的应变变化情况。每个标本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破坏股骨距后重复上述试验步骤,记录数据。试验数据用SAS6.12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股骨距去除前后应变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应用配对t检验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于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应用非参数检验中秩和检验程序进行处理。结果: 1,由大体标本可见股骨上段后内侧皮质厚度明显厚于前外。测量股骨上段冠状面CT后内侧厚度亦明显大于前外侧。2,1)正常股骨上段加压后,应变随着负荷加大而逐渐增大,经统计学处理表明负荷在705N内应变与负荷值呈显著正相关。2)分析去除股骨距前、后各27组数据,位于股骨颈和股骨上段后内侧的应变片测得应变值较大,前外侧位点应变片所测得应变值较小。3)股骨距去除前、后,分别测300N、500N、700N三个负荷下27个位点的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值,随着负荷的加大,应变值随之增大,去除股骨距前、后差值增大,81组数据中71组有统计学差异(各组P<0.05)。4)去除股骨距后应变值较去除股骨距前增大的位点包括2、3、6、11、16、17、18、21、22、24、26,主要分布在股骨颈与股骨上段的后内侧。去除股骨距后应变值较去除股骨距前减小的位点包括1、4、5、7、8、9、10、12、13、15、19、20、23、25、27;主要分布在股骨颈与股骨上段的前外侧。结论:1股骨头负荷后,压力自股骨头、股骨颈至股骨干传递。骨盆中立位时,轴线偏于股骨后内侧。股骨颈和股骨干上段后内侧靠近轴线。股骨颈和股骨干上段前外侧部分远离轴线。股骨上段后内侧部分主要受压应力,前外侧部分主要受张应力。2在705N负荷内,去除股骨距前、后,股骨上段皮质均呈弹性变形。3试验结果表明股骨后内侧位点应变值较大,提示股骨后内侧传导负荷较前外侧大。4股骨距去除前负荷自股骨头向下传递,股骨皮质骨、股骨距均承载负荷;去除股骨距后股骨上段衍架结构破坏,负荷传导途径变化,负荷主要由皮质骨承载,其中内后侧承担更大部分负荷,应力分布发生变化。5试验结果表明股骨距能够承受较高的压缩载荷,加强股骨颈基底部;影响负荷传导和分布,减轻后内侧皮质承载负荷,增加前外侧负荷,使股骨上段各部分能够比较均匀地传递负荷,使股骨上段负荷传递、应力分布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