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近代教育建筑作为重庆近代建筑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种建筑类型,体现了重庆近代中西建筑文化冲突与交融的过程,也是重庆近代多元教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在此背景下,本论文对重庆近代教育建筑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希望对重庆近代教育建筑的研究提供有益的价值。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的进步,同时又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对其它类型的建筑而言,教育建筑更能清晰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现实状况。因此,在对现存典型实例的实地调研与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以重庆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重庆开埠、辛亥革命、重庆建市、抗日战争)作为研究的分段标志,将近代教育建筑分为六个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简要介绍每一阶段重庆近代教育建筑发展的情况,理清其发展脉络和规律。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各个阶段的典型建筑按照两条主线——本土建筑风格和中西合璧风格——对各阶段的典型实例进行详细阐释。本土建筑风格的教育建筑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是重庆近代教育建筑发展的主流,它们代表着重庆传统文化,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把握重庆近代教育建筑早期的特点,从中吸收本土建筑的优点。重庆开埠后,随着西方势力的近一步入侵,开始出现了中西合璧风格的重庆近代教育建筑。如果说,在近代早期,本土建筑风格和西方建筑风格是互不交叉的发展的话,那么到中后期,这两种建筑风格基本已经融合成一体。因此,对于大部分的近代教育建筑,一般很难将它界定成完全的传统建筑或完全的西方建筑,最常见的情况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西方两种建筑元素共同在一个建筑中和谐并存,灵活的显示出各自的特点。笔者还针对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对战时重庆的教育建筑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当时重庆的教育建筑主要存在两种类型:普遍存在的一类是将原有其它类型的建筑改成教育建筑使用;另外一类是新建的教育建筑,也是战时其它城市很少存在的,是战时重庆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的见证。这两种类型的教育建筑共同构成了战时重庆教育建筑的一大特色。笔者希望通过写作本篇论文的过程,在学习运用近代建筑的研究方法的同时,更希望能为当代的建筑创作与学术研究做出实质性贡献,以达到对近代建筑文化继承和发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