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社是近代文学史上规模最大的重要的文学社团。虽然作风传统的南社受到过新文化界的批评,但南社事实上是新文化的前驱。本文所致力的目标,就是探索和表现南社在传统与现实的两难之间如何寻求微妙的平衡,以及如何困于一种“变革的局限”。因而,本文选择了南社的“国学情结”、“民族主义”、“文学选择”与“传统人格”作为代表来进行论述,南社的这四个方面都立足于深厚的民族传统,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纠结于变革的欲求与变革的局限之间,其间的经验与教训,即使是对今天的民族文化建设,也是有借鉴意义的。中国近代文学史的研究,在整个文学史界,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而其中的南社研究,更免不了一度寂寞。新文化的烛照,已使南社守旧文学的弱点无可讳言。但一切作品总是产生于它的历史环境之中,并参与它周围的历史,我们不能忘掉我们曾有过的经历。 首先,南社有深厚的“国学”情结。对中国近现代之交传统文化的整理及中国学术的转型,南社人不仅以丰富的学术成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南社本身形成一个巨大的读者群,营造出国学的整体气候和共同话语,南社人欲以国学召唤国魂,拯救民族危亡,担心国学凋敝而丧失民魂,丧失民族自信和民族认同。他们又特别强调寻求“孔学之真”,就是把孔子从圣人还原为一个思想者,也还给儒家学者以思想者的自由,获得自己对文本的阅读和解释权力。因而南社的国学是一次思想革新,某种程度上,以重新阅读和言说完成将传统学术从君主制的意识形态转化为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但是,南社的国学研究没有完成学术的现代转型。在新文化发展之前,人们最大的革新也不过是在传统上附会新思想。 其次,南社以民族主义为革命旗帜。民族主义造成高度一致的生存共同体,具有整合社会的功用。认同这一共同体的民族成员承担共同的命运。破坏民族共同生存必然导致政治民族的分裂。满清此时已经成为一个寄生民族已经破坏了共同生存的原则,排满的种族革命于此得以迅速勃兴。南社借助“文化民族”意识的传统遗产,承袭惨烈的种族冲突的历史记忆,构建了民族主义的革命意识形态。南社因此对民族历史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挖掘,搜罗了大量的文化语汇,形成革命所需的丰富完整的民族主义话语,并积极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对现实革命的言说。他们通过搜集整理、出版遗烈文献,重建被抹杀的民族历史,进行以排满革命为主旨的研究和创作,来进行民族主义的宣传,也通过祭扫故陵,吊谒遗址,搜集相关文物,来抒发民族主义情怀。南社在继承传统时,又并非单纯地复活传统夷夏观和民族仇恨,而是根据革命思想做了“历史记忆的重构”。但是装着遗民的口吻说话,不免弄假成真,南社的一点点新思想很容易被拖回到旧思想中去。 其三,南社文学特点是既革命又笃古。南社的许多文学观念,都与其革命立场相关。但是南社本身,又是革命的又是文学的,政治的立场与文学的本质互相冲突。南社内的文学论争,大多 K乙回盲。t 傅士学位论文 M DOCTORAL D旧SERTAI ON因此而起,例如关于是否“以人存诗”的争议,宗唐宗宋之争,关于韩愈的讨论.如果说,同光体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民族诗歌所能达到的审美高度,南社则继承晚清的文体革命,继续发展,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民族诗歌所能达到的革新深度。南社的革命追求,使他们以“草泽”气概对古典文学传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他们毕竟不可能超过他们的时代,仍然陷于“笃古”的围城,只能在坚持传统与服务现实中问尽力寻找平衡。传统的“文学”观、名士的创作方式、滥腐的文体模式,是南社文学的几大陌碍。不过,南社毕竟蕴含着新发展的开端.对于新的文学革命,南社的“前文学革命’扮演了一个奇怪的角色—一它不是从正面而是从反面启动了文学革命.对南社的传统诗词创作,今天如何评价,与传统诗词在新文化运动之后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有极大的关系。作为一种文体的存在,其价值意义是多元的,不能单从一个标准来框限它、否定它,因此对于传统诗词创作我们也应该有更公正的态度. 最后,南社的发生发展,正是近代以来,知识分子由“士” 向现代新知识分子转化历程的写照。南杜是基于晚清新知识界形成而出现的,从这一代起,可以称作知识分子,而不再是“士”了。作为时代的先觉者,南社人很早就积极的开展了启蒙工作.但因为处于新旧的剧变时代,他们身上还有大多的传统的惯性。一方面是士人传统的遗存,推动他们的天下关怀,但又使他们逃不出旧思想、旧道德的樊篱。一方面是文人习气的张扬,为这一代新知识分子挣脱封建思想束缚,推动政治革命与思想革命,起了重大的作用,但又毕竟仍是传统文人的风流情趣,仍然是传统人格的一部分。 以南杜为代表的晚清革命者们接受了西方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然而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大体上还是非常传统的—一他们只能以传统文化涵养的传统人格来应对需要新的现代人格来支持的中国现代化的责任。一个时代的晋遍绝望,群雄束手,只能是因为整个中国文化走到了尽头.人们在传统人格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