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学生学业评价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有效、准确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以纸笔测验为主的量化评价一直是我国高校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虽然这种方式追求精确、可量化,强调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评价过程省时省力、易于操作,但忽视了评价对象的主体性,重结果、轻过程,在强调标准化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随着量化学业评价弊端的日益暴露以及教育评价理论的不断发展,与量化学业评价相对应的质性学业评价进入研究者视野,如何在学业评价中有效地运用质性评价的方法来解决传统学业评价中存在的弊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质性学业评价是在自然情境下,采用观察、访谈、记录等方式,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材料,对学生的学业成效以及在真实学习情境中的状态、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解释各种教育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对学生的学业情况做出尽可能完整全面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在评价主体方面,质性学业评价主张多元主体参与,强调评价双方互动沟通;在评价过程方面,注重真实情景中的评价,强调评价的动态性,关注学业评价过程中的生成价值;在评价内容及标准方面,强调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的全面评价,突出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整体发展;在评价方法方面,强调描述、记录;在评价结果方面,重视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强调评价结果的反思性和改进性。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情境模拟、作品展示等是主要的质性学业评价方式。国外高校中较早使用质性学业评价方法,其中美英两国较为典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质性评价逐渐在美国高校学生学业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高校更加注重在真实情境中评价学生,出现了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对具体技能的评价、真实性评价等质性评价方法。美国高校的学业评价更倾向于全程评价,评价内容覆盖范围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方面并没有完全摒弃量化评价,而是采用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英国高校更为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强调过程性和形成性评价,将质性学业评价注重“生成价值”、强调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贯穿于学业评价的各个环节。国外高校的经验对于我国高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学业评价应注重价值多元,强调沟通、协商;其次,应完善学业评价功能,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再次,应综合运用质性和量化学业评价方法。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高校学生质性学业评价的实践情况,在理论梳理的同时,通过问卷和访谈的调查形式,对河北省部分高校的师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我国高校质性学业评价的现状以及高校师生对于开展质性学业评价的态度、意向。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师生赞同实施质性学业评价,描述性评语、情境模拟、成长记录袋、作品展示等多种质性评价方法在一些高校中得到运用;学生们倾向于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希望参与评价后的交流反馈环节;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学生们希望能突出评价的激励、改进功能。在调查中还发现了我国高校质性学业评价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质性评价理念认识不清、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评价过程可操作性较差、评价的信效度难以保证等。这些问题是由于质性学业评价理念与传统理念相冲突,对于质性学业评价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质性评价本身存在缺陷等原因造成的。结合国外高校的实践经验以及我国高校师生的态度、意向,建议在实施质性学业评价时,首先要更新学生学业评价理念,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树立人文主义、发展性、过程性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学业评价理念;其次,加强质性学业评价理论的本土化研究,从多角度创建有利于质性学业评价开展的环境;再次,完善高校学生质性学业评价的运行机制,包括建立多元质性学业评价模式、科学设计评价过程、规范高校质性学业评价的程序等方面;最后,完善高校学生质性学业评价的监督、保障机制,如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完善外部保障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