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滨藜(Atriplex cana C. A. Mey.)和疣苞滨藜(Atriplex verrucifera Bieb)是生长在中国西北盐生荒漠的盐生小灌木。本文对这两种盐生植物种子的萌发生态学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温度、苞片和不同的贮藏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不同的NaCl浓度对种子萌发和恢复的影响;(3)NaCl浓度对这两种盐生植物幼苗生长和恢复的影响。新成熟的白滨藜和疣苞滨藜种子具有非深度生理休眠,它们分别经过2W和8W的低温层积处理打破休眠。打破休眠的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昼夜=15/5℃(白滨藜)和25/15℃(疣苞滨藜)。苞片对新采收的白滨藜种子存在机械抑制,层积后苞片的抑制作用减弱;苞片延长新采收的疣苞滨藜种子的萌发时间,但对最终萌发率无显著影响。层积条件下,2W后白滨藜的种子萌发率达到最大,层积8W后活力完全丧失;疣苞滨藜的种子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萌发率逐渐上升,8W时达到最大。室温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白滨藜和疣苞滨藜的种子萌发率都逐渐升高,萌发速率逐渐加快。这两种盐生植物种子的萌发对NaCl胁迫响应不同。白滨藜种子在蒸馏水中萌发最好,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升高萌发率逐渐降低。疣苞滨藜的种子在0.2MNaCl溶液中萌发率最高,之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萌发率逐渐下降。它们分别在1.2M(白滨藜)和0.8M(疣苞滨藜)NaCl溶液中萌发完全被抑制。将未萌发的种子转入蒸馏水中继续萌发,两种滨藜的种子均能恢复萌发。白滨藜的种子经1.0MNaCl处理后的种子恢复率最高为57.7%,在蒸馏水中的最终萌发率高于各盐度条件下。疣苞滨藜经≥0.6M NaCl处理后,种子的恢复率高于75%,各盐度条件下的最终萌发率都高于对照。疣苞滨藜萌发出的幼苗,其幼芽和幼根的生长受0.2MNaCl溶液促进,根冠比最大,当≥0.4M时伸长逐渐受抑制,且幼根比幼芽受抑制程度大,根冠比下降,≥1.0M时生长完全被抑制。白滨藜萌发出的幼芽和幼根在小于0.2M时不受影响,随着盐度的升高生长逐渐受抑制,根冠比也逐渐下降,当≥0.8MNaCl时,幼苗的生长完全停止。转入蒸馏水中后,两种植物的幼苗都可以继续伸长,伸长能力随预处理盐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幼根的伸长能力比幼芽强。经过≥1.0M和≥0.8MNaCl预处理的疣苞滨藜和白滨藜的幼苗无法继续伸长。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盐生植物在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阶段对盐渍环境具有适应性。种子和幼苗早期在高盐分胁迫下保持萌发恢复能力和幼根的恢复生长能力是对盐生环境的适应对策。这些适应对策确保这两种盐生植物在新疆的盐渍荒漠中成功定居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