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经我院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肾脏占位性病变的45例患者(男性31例,女性14例)进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检查,采用造影定量分析软件获得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 TIC)和一系列定量参数指标。主要参数指标包括相对达峰时间(ΔTTP)、相对峰值强度(ΔPeak)、相对曲线下面积(ΔAUC)、相对梯度(ΔGra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上述各参数在肾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中的差异。45例患者均经增强CT检查,与CEUS结果相比较,包括敏感性(Sensibility)、特异性(Specificity)、准确率(Precision)、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采用χ2检验比较CEUS与增强CT对肾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研究中,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模式表现不尽相同,少数非典型病例具有交叉性。1恶性肿瘤多表现为“造影剂进入病灶时间先于肾皮质,呈高增强模式”。32例恶性肿瘤中12例表现为不均匀增强,显示充盈缺损的坏死区;15例肾细胞癌周边可见假包膜。良性肿瘤多表现为“造影剂进入病灶时间晚于肾皮质,呈等增强模式”。3例囊肿的液性囊腔内无增强,其中2例囊肿的囊壁,分隔和(或)壁结节可见增强。3例肾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脓肿、坏死区持续无增强。13例良性占位性病变中4例表现为不均匀增强。2例嗜酸性细胞瘤周边可见假包膜。2恶性肿瘤TIC的上升支坡度较陡峭,到达峰值强度后与下降支形成明显的尖峰角度;良性肿瘤TIC整体形态较低平,上升支坡度平缓,尖峰处圆滑角度不明显。囊肿TIC为沿基线走形的小锯齿状曲线。3定量参数ΔPeak、ΔTTP、ΔAUC、ΔGrad在良、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组ΔPeak(3.76±5.50)d B、ΔAUC(190.86±593.98)d Bs、ΔGrad(0.53±1.23)d B/s均高于良性组(-0.04±7.31)d B、(-122.50±448.53)d Bs、(-0.31±1.62)d B/s,恶性组ΔTTP(-0.87±5.40)s短于良性组(1.96±4.11)s。4 CEUS与CECT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者的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与增强CT在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性质方面具有高准确性和高一致性,均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但CEUS较增强CT可以更好地实时动态观察肾脏肿瘤内微血管特点、有无坏死及周边假包膜情况。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肿瘤微血流灌注特点,为临床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术前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