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不仅实现了量的突破,也实现了质的突破,尤其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总量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水平。然而经济的发展也让其支撑的能源资源矛盾日益显现,一直以来资源总量上的丰富,人均量的匮乏,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状况是我国能源资源的长久难题。一直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征以高能耗,低产出为特征,尤其是重工业更为明显。虽然近几年我国能源强度在波动中降低,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能源消耗强度水平依然较高,表明我国经济的发展已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我国各省市能源消耗强度差异较大,所以国家整体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并不能代表我国整个能源利用体系的改善。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能源禀赋、能源利用效率、技术条件与投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各省市能源强度变化情况也不相同,要实现能源消耗强度真正的降低,各省市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发现问题,制定具体的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措施。 本文基于2006-2012我国30个省市7年间能源强度的面板数据,首先选定199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基期,对1991-201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进行价格剔除,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计算出1990-2012年全国能源消耗强度及其变化率。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到:1990年-2002年期间我国能源强度呈下降趋势,代表这期间我国以较少的能源消耗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002年-2006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表明这期间经济发展体现出高耗能,粗放型特征。2006年以后我国总体能源强度又呈现下降趋势。 以往研究影响全国能源强度变化因素以及影响各省市能源强度变化因素,主要使用因素分解法与面板数据的计量归回分析法。本文根据目前研究现状选取各省的经济发展情况、能源消耗量(万吨标准煤)、能源禀赋、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率、第二产业占比以及第三产业占比七个变量进行多水平建模分析。首先建立空模型,计算组间相关系数为0.971625,表明有97%的总变异是由研究对象(各省份)个体间的异质性引起。进而建立无条件两水平发展模型,模型结果显示能源强度与时间成显著负相关,且统计意义显著。最后建立两水平多变量发展模型,模型显示各省市基期能源强度的不同是由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煤炭消耗量与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导致。各省市能源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受上述三个变量影响。 结合本文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研究内容,提出降低各省市能源强度时要促进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各省市减轻对重工业等高耗能产业的依赖。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强对清洁能源与第三产业等低耗能产业的发展。此外要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也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制定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