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非血缘脐血移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重建与移植物抗肿瘤作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三色流式细胞术跟踪监测20例接受非血缘脐血移植患者淋巴细胞亚群重建情况,并与12例接受同胞外周血/骨髓干细胞移植患者比较NK细胞亚群重建。分别分析移植后患者植入时、1月、2月、3月、6月、12月、24月淋巴细胞亚群在外周血淋巴细胞所占的比例。检测非血缘脐血移植后重建的NK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探讨非血缘脐血移植临床疗效、并发症出现与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的相关性。为了进一步明确非血缘脐血移植后发挥移植物抗肿瘤作用细胞的来源,对比不同移植物中淋巴细胞亚群。结果1.接受非血缘脐血移植患者移植后CD4+T、CD8+T亚群及CD19+B亚群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自植入时即明显下降,CD4+T亚群于移植后1月降至最低(15.24±11.43)%(P<0.05),后逐渐升高,于移植后6月趋于正常对照;CD8+T亚群植入时降至最低(14.84±6.33)%(P<0.01),重建快,移植后2月即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CD19+B亚群植入时也降至最低(1.82±1.03)%(P<0.01),且重建缓慢,直至移植后12月趋于正常。2.接受非血缘脐血移植患者CD3~-16~+56~-亚群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自植入时即显著升高(15.92±9.71)%(P<0.01),虽逐渐下降,但至移植后3年仍明显高于正常水平(11.03±9.49)%(P<0.05)。CD3~-16~+56~-亚群绝对值在移植后早期即逐渐上升,移植后第二月已与正常对照有明显差异(179.1±71.8)vs(68.5±13.4)/μL(P<0.01),绝对值高峰出现在移植后第3月至12月,第6月达最高(307.8±102.8) /μL。绝对值在移植后2年以上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UCBT后早期迅速重建的NK细胞表面较高表达C-凝集素样受体NKG2A/CD94及自然杀伤受体(NKP46、NKP30),低表达C-凝集素样受体NKG2D及免疫球蛋白受体(158a、158b)。3.植入后3月内,未发生CMV病毒感染患者CD3~-16~+56~-亚群明显高于发生CMV感染组(12.74±10.1)% vs(6.59±3.6)%(P=0.049)。1例未植入患者在非血缘脐血移植后第2月CD3~-16~+56~-亚群占外周血淋巴细胞1.96%,1例继发性植入失败患者移植物排斥前后CD3~-16~+56~-亚群在淋巴细胞中比例分别为4.07%和0.99%。接受非血缘脐血移植患者移植后1月内,未发生急性GVHD患者CD4+T细胞明显高于发生急性GVHD组(P<0.05);移植后2月内,发生急性GVHD患者CD3~-16-56+亚群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发生急性GVHD组(P<0.05);4.比较三种移植物中淋巴细胞亚群,脐血中CD3~-16~+56~-亚群明显高于动员后骨髓液及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20.02±4.05)%vs(10.53±4.1)% vs(4.28±3.29)%(P<0.01)。结论1. UCBT治疗恶性血液病植入率高,急性GVHD发生率并不低于PB/BMT,但以Ⅰ~Ⅰ度急性GVHD为主,原发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同胞PB/BMT组,且长期生存率高于同胞PB/BMT组,故对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2. UCBT后T、B淋巴细胞重建缓慢,但NK细胞的重建早、占淋巴细胞比例高,特别是CD3~-16~+56~-亚群,在UCBT后早期重建和晚期重建中均明显升高。3.CD3~-16~+56~-亚群在UCBT后发挥着强大的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是UCBT后强GVL作用的主要效应细胞,其比例对评估受者预后起到指导意义。同时在脐血中也检测到高水平的CD3~-16~+56~-NK细胞亚群,考虑是其的前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