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鲤杂种F<,1>性腺发育及雄性配子染色体加倍机制的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s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石蜡切片技术、扫描及透射电镜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染色体制片技术对红鲫((?))×元江鲤((?))F1、F2进行了研究。对F1的性腺结构,特别是精巢及精于的超微结构进行了重点观察,同时还观察了F1雄性个体精巢生殖细胞染色体,并且对F1、F2倍性进行了鉴定,所得的结果与结论如下: 1.石蜡切片技术对F1的性腺结构观察的结果表明:F1的性腺发生和发育状况比较特殊,肉眼观察大致可分为精巢型、卵巢型、脂肪型三种类型,比例分别为49.6%、45.6%和4.8%。精巢型性腺中可育型占该型总数的93.54%,不育型占6.46%,可育型又分为正常发育型和不完全正常发育型,前者占3.24%,后者为90.3%。卵巢型性腺中常规发育型占33.3%,两性嵌合体型占66.7%。脂肪型性腺中没有看到有任何生殖细胞的迹象。 2.精巢细胞直接制片法观察了F1、F2雄性个体精巢染色体。结果表明:一龄F1精巢发育迟缓,染色体制片中绝大多数是有丝分裂分裂相,极少数为停留在减数分裂前期Ⅰ偶线期和粗线期的染色体形态。有丝分裂中期中不但有2n=100的染色体分裂相,还有4n=200的染色体分裂相,甚至有接近8n(390)和16n(778)的分裂相,说明1龄F1的精巢中存在2n、4n等多种类型的精原细胞,其中4n的精原细胞若经正常的减数分裂后可产生二倍体精子。这就是核内复制学说的直接证据。 3.用透射电镜对F1精巢及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F1雄性个体中有3.24%发育完全正常,能够完成由精原细胞到精子的整个过程。超薄切片中可以看到正常的精子发生过程,鲤鲫杂交后代由于减数分裂不正常引起的核不等分裂及核固缩现象也比较常见。特别的F1精巢中还存在由统一的质膜包裹着两个核的双核精子细胞和双核精子。 F1精子与普通的鲤科鱼类相似,由头部、中片、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近圆球形,未发现顶体,但有液泡存在,核内部有空泡样结构。尾部轴丝外方有许多囊泡结构。F1精子中,有不少非正常的精子形态,其中最主要的有双尾精子和双核精子两类。扫描电镜发现:F1精子头部大小有明显的差别,经研究表明,这些精子可能分别为非整倍体精子、正常的单倍体精子、二倍体精子、四倍体精子甚至更高倍性的精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对天线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天线实现多功能、小型化等等。可重构天线的提出是为了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对天线的需求。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具有提高
禽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APMV)在分类上属于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黏病毒亚科(Paramyxivirinae),禽副黏病毒属(Avulavirus),整个基因组长度约为15-16kb,基因结构为:3
Pib是利用图位克隆技术从水稻克隆出来的第一个抗稻瘟病主效基因。由于Pib基因来自基因组文库,其DNA序列保持了该基因在原基因组中的自然状态。这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结构与抗稻瘟病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材料。 首先采用DNAman软件对全长Pib基因序列进行酶切位点分析。 其次根据Pib基因的结构特点,将Pib结构基因克隆进双元载体构建了5个植物表达载体pNAR501、p
为了建立RNAi(RNA interference)在水稻基因功能研究方面的应用技术,本文以pCAMBIA1301为载体,以Pi-HIT-1基因为干扰的靶基因,设计了一个不同序列长度的插入序列,和一个无关模拟序
八木天线作为天线领域的经典天线,具有端射性好,增益高,易于加工等优点,无论在民用,还是在军用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在工程应用中,单一的天线或许不能满足特定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