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某二级医院2013-2015年糖尿病患者用药现状及合理性分析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sw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某二级医院2013-2015年降糖药物使用现状的分析,了解该院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的用药特点,分析用药合理性是否符合指南要求,对不合理现象提出改进建议,为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1.从药库微机信息管理HIS系统调取该院2013-2015每年各类降糖药的药品名称、规格、用药剂量、费用、联合用药情况等数据,采用WHO推荐的金额排序法和频度分析法,利用Microsoft Excel2007软件对降糖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该院口服降糖药以及胰岛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并探讨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用药特点和用药趋势。  2.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共579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诊断情况、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及伴发症、并发症联合用药情况,以指南要求及有关文献和相关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应用Microsoft Excel2007进行数据处理。了解该院降糖药的使用现状和趋势,分析糖尿病患者所应用药物的合理性。  结果:  1.该院2013-2015三年间降糖药的用药金额分别为831.32万元、842.15万元和1016.26万元,呈逐年增长趋势。按类别分,用药金额排序和DDDs排序高度吻合,均为胰岛素、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占据前三位。三年中胰岛素始终居于第一位。2013年、2014年和2015年胰岛素用药金额分别占总降糖药金额的46.53%、41.40%和46.52%;在所有口服降糖药总DDDs排行中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持续三年稳居第一、第二,两者DDDs之和的构成比约为70%,进口药品的使用明显多于国产药品,三年各降糖药的DDC排序情况几乎没有变化,相对稳定,但长效胰岛素处于下滑趋势,自2014年预混胰岛素和超短效胰岛素跃居成为该院胰岛素使用的前两位。  2.在纳入研究的579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有4454条治疗医嘱,经统计,不合理医嘱39条,占医嘱总数的0.88%。主要表现在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药品上有不适宜、有个别重复用药现象,多种药物联合之间存在不良相互作用以及患者对所有药物使用上存在用法、用量不正确等。在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下,不合理使用率从2013年1.46%、2014年1.05%至2015年的0.42%,呈现逐年下降。  结论:  1.2013-3015三年间该院降糖药的总体用药金额和DDDs呈逐年增长趋势, DDC的排序情况没有变化,均保持相对稳定。胰岛素的使用占主导地位,说明胰岛素在糖尿病的治疗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灵活多样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以及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提高了糖尿病治疗的效果。  2.口服降糖药中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在该院的应用最为广泛,胰岛素促泌剂的使用增长迅速,临床选用胰岛素促泌剂的倾向将进一步扩大。进口品种使用广泛,自费药品普及率较低。该院降糖药的使用基本合理。  3.该院医师能够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并发症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药物的使用总体上比较合理。  综上,糖尿病治疗药物品种较多,应根据药物特点和病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
其他文献
溴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bromide, PB)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内源性乙酰胆碱的水解。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也可用于手术后腹部胀气和尿潴留,但由于其亲水性较强,脂溶性较低,生物利用度不高,因此,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对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磷脂复合物(Phospholipid complex)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载
一、呋喃唑酮的质量标准研究呋喃唑酮属于人工合成的硝基呋喃类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中国药典2010年版和BP2009中仅采用TLC法测定工艺中的5-硝基糠醛二乙酸酯,均未对本品的有关物质进行检查。有文献报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呋喃唑酮及硝基糠醛二乙酸酯,以及HPLC-MS法测定呋喃唑酮及其代谢物等,但均未见有对其他杂质测定的方法。为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呋喃唑酮的质
南极因其干燥、酷寒、强辐射等自然环境,生存于此的微生物有独特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生理生化特征,能产生新型的活性物质,如胞外多糖。胞外多糖在南极海冰中可以保护其生物体免受冰晶伤害,降低其它化学物质的伤害。南极微生物胞外多糖在南极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潜在的生物生化活性物质应用研究报道还很少。本实验以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乌拉圭站(S62°11’50.52”W58°55’50.4")采集的海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