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绿色思潮的推动下,生态文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从生态角度对作家作品进行重新解读成为当下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式。出生于河南沈丘农村的当代作家刘庆邦,凭借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深情地书写着他所熟悉的人和事,独特的成长环境和人生阅历对他的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他执着地书写着豫东大平原的风土人情、赞美着乡村自然人的天性,更重要的是,他也思考并忧虑人类面临的生态困境,深切期盼宇宙的生态平衡。虽然在刘庆邦一系列的小说中并没有对生态意识进行明确表达,但小说所体现出来的生态理念恰恰构成了对当下社会的批判及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的当下,对刘庆邦作品进行生态方面的深度解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生态美学的系统理论来观照刘庆邦的小说创作,从精神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等维度,对刘庆邦的思想和创作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与阐释,并发掘其创作的意义和文学价值。本文分五个部分来具体阐述。引言部分首先对刘庆邦作品的当前研究状况做简要梳理,然后是有关生态美学的相关概述,最后阐明选题的原因及意义。第一章主要探讨刘庆邦的生态美学观及其渊源。主要从小说中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生态观、人与人的社会生态观以及人与自我的精神生态观等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然后是刘庆邦生态美学思想的渊源,结合内部和外部因素,从三方面来探讨。第二章主要探讨刘庆邦小说中对自然生态这一主题的描写和阐释,同样是以对比的方式来分析,首先把小说中的自然情景描写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契合置于“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中来分析,找出小说所体现的自然生态观;本章第二节写小说中体现出的自然生态失衡,从乡村风景的消逝、人与动物的关系、对自然的索取等三方面来阐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主要从乡村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纯净、和谐和乡土的溃败来对刘庆邦小说进行解读,从中体现出作家对当前形势下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思考,如小说中的乡村-煤矿-城镇这样的动态结构作为社会生态的缩微。第四章关于刘庆邦小说中精神生态主题的书写及表达,小说中精神生态包括人性中的美好以及人性中的恶,重点剖析导致人性恶的因素,从而体现作家在精神困境下的忧思和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