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性是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同时也是在探讨宗教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时必然涉及的一个基本变量。国内外对精神性的理解存在文化背景、学科背景的明显差异,国内尚无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精神性的测量工具,以精神性为主题的实证研究刚刚开始起步。因此,对精神性进行基本理论研究,明确其内涵与结构要素,并以此为依据研制出以大学生为背景的测量工具,不仅对拓宽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加强国际宗教心理学的学科建设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对精神性的概念界定与结构模型构想;采用质性访谈与量化研究有机结合的方法,编制了“大学生精神性量表”(Spirituality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简称SSCS);使用“大学生精神性量表”,探讨了浙江、江西两省930名有效大学生被试的精神性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1)精神性是与“宗教性”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是对传统宗教之外的宗教信仰者个体人格独特属性及普通民众与宗教信仰世俗化相关的个体人格独特属性的综合概括。神灵信仰、超然体验、价值追求和开放式的参与是精神性的一般结构要素。其中,神灵信仰指个体坚信神灵存在于现实生活以及与想象相联系的不可知世界中(“精神性”中的认知因素);超然体验指个体体验到某种或多种超自然力量的强大威力,并获得过与此种力量交流的感受(“精神性”中的情感因素);价值追求指个体将理想中的人类美德作为个人追寻的道德标准及终极目标(“精神性”中的人格动力因素);开放式的参与指个体不愿意接受传统宗教的约束,在参与宗教活动中表现出自由开放的姿态(“精神性”中的意志行为因素)。(2)“大学生精神性量表”共21个题目,其中神灵信仰分量表包括6个题目,超然体验分量表包括6个题目,价值追求分量表包括6个题目,开放式的参与分量表包括3个题目。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修订后的模型在主要的拟合指标上都达到了拟合优度的要求,其中x~2/df为2.91、CFI为0.95、NNFI为0.94、NFI为0.92、RMSEA为0.080、SRMR为0.064,说明量表的构想效度符合预期;“大学生精神性量表”与“米勒精神性量表(中国修订版)”中涉及精神性的存在感意义分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647,其效标关联效度较高。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0,七周后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62,揭示“大学生精神性量表”的信度指标比较理想。(3)本研究在小范围内制定了常模,采用以平均分为50,标准差为10的T分数,将平均数以上1个标准差(即T分数大于60)界定为精神性高分者,平均数以下1个标准差(即T分数小于40)界定为精神性低分者。(4)“大学生精神性量表”的实测情况表明,大学生被试的精神性得分呈中等偏下水平,各个维度所表现出来的高低顺序依次为:价值追求>神灵信仰>开放式的参与>超然体验。大学生的精神性在性别和宗教信仰背景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生源(城乡)、专业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性别、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三个变量之间在总体精神性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在超然体验维度上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预测精神性时,是否独生子女和宗教背景进入回归方程,其中尤以宗教背景(无宗教信仰)的预测力更为明显。(5)本研究的教育启示在于:将大学生精神性量表应用于学校心理咨询实践,可有效地拓展学校心理咨询的服务领域;按照大学生精神性的发展特点进行疏导帮助,可显著地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准确把握精神性概念的科学内涵,可积极地推进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