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中国社会正义的缺失与建构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_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义本身具有多种价值属性,它既是一个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也是政治学和法律范畴。所谓正义,最一般地说就是对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分配或安排,以及与此种分配或安排秩序相适宜的道义品质。正义分为个人正义和社会正义两大类;伦理学意义上的社会正义是对社会合作体系的秩序正义与否的追问,主要指对一定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一种伦理认定和道德评价,具体表现为对一定社会的性质、制度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章程、惯例等等的合理程度的要求和判断。正义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社会正义学说的历史发展是通过对中外思想史上的各种正义学说的回顾,说明社会正义问题的起源和演变,进一步展现社会正义的丰富内涵。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正义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认为只有人才会追求正义;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是社会正义的根据,也即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社会正义的目标;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剥削和压迫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正义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正义观具有客观性、历史性、彻底性,是我们建构社会正义的理论基础。社会正义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的秩序、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激发社会的活力;同时维护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实现人人共享、普遍受益。起点不公平、交换不公平、分配不公平、规则不公正、程序不公正、制度缺位是当代中国社会正义缺失的表现。社会正义的缺失造成经济上贫富差距扩大、政治上权力腐败、社会生活上道德滑坡等不良影响;造成当代中国社会正义缺失的原因有传统文化中正义因素的缺乏、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漏洞和空隙、新制度的不完备、社会奖惩乏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正义至少必须符合几个要求:权利与义务对等;按贡献分配;利益协调原则,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避免贫富悬殊;社会公平地奖善惩恶原则;过程公平原则,包括规则公平和程序公平。实现社会正义是一个长期地系统工程,需要制度性因素的保障与非制度性因素多管齐下。我们应以自己的积极作为促进社会正义原则的施行:提高实现社会正义的物质水平,为其奠定物质基础;培育正确的社会正义观,培育个人正义感和公道心,健全监督机制为兑现社会正义提供思想基础和人文环境;加强制度建设,加快体制改革,为实现社会正义提供制度保障。
其他文献
缺少本体论研究的技术哲学是不完整的,技术哲学要成为哲学的重要分支以及真正实现"转向",不能仅仅以"技术伦理学",这样的技术哲学从属于哲学的价值论,也无法体现人的发展和技
从二战结束至今,在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美国一直拥有并保持着强大的实力.相比之下,战后日本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则主要得益于美国对其进行的民主化改革,以及日本充分利
本文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着手,分析了光伏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光伏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对比了光伏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激励政策和绿色制造政策,
学位
实践智慧,一种区别于理论性或认识能力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它所关涉的是我们的意志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行为的正当性.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所谓明智,也就是善于考虑对自己的善以
学位
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进一步强调了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因此,深化对政治参与的理论研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试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