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到来,随着多元文化交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一个交流沟通方式多样化的世界。影像、广告、图片、卡通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交流和表达意义的方式,这也就改变了语言在大众交流中的地位,促进了多模态的出现。多模态,即以多种表意工具和符号资源,结合人类的感官体验以达到人和周围人或信息的交流的媒介。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多模态的社会,我们需要通过整合多种符号资源包括声音符号、视觉符号、触觉符号、行为符号和语言符号来构建意义。随着人际交流方式和知识获取途径的巨大改变,语言不再是唯一的意义表达方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2007)指出在如今信息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交际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今,大学英语教学与之前的教学截然不同,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都呈现出了多模态这一特点。因此,为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即能够理解并处理多模态信息,进而从各种资源里筛选出所需的信息甚至达到再创造的能力,研究大学英语课堂里的多模态并揭示模态之间如何协同和整合十分有必要。而20世纪末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研究课堂多模态话语和学生多元识读能力提供了途径。张德禄(2012)指出,多模态话语和语言一样,也包括意义、形式和实体三个层次。多模态话语分析就为多模态探索提供了便捷。多模态话语即是通过不同符号模态如语言、动态和静态静视觉图像、音乐、声音、电子媒体等的交互作用实现交流(刘文婷,2013),而系统功能语法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法主张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具有三种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语篇功能。借助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本文将以一个整合之后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对大学英语课堂多模态话语进行分析。本文采用了类实验的研究方法,设置有多模态教学片段为实验组,少模态教学片段为对照组进行了对照实验。之后作为补充,还采用了采访记录,探索了课堂多模态和多元识读能力的关系,旨在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大学英语课堂话语的教师常用的模态是什么;大学英语课堂里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影响较大的模态是什么;大学英语教师如何操控课堂的多模态话语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多元识读能力。最后,本文将给出教学启示。案例分析中,本文列举了最富典型性的三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以展示研究和分析的过程。案例分析中的教学片段分别选取自重庆某大学内体育学院和美术学院的各两个班,共计四个班,两位教师各负责两个班:一个体院班级和一个美院班级。通过课堂观察,参照系统功能语法三大元功能针对教学片段进行了三组对照实验:第一组为精读课课后练习讲解,实验组班级采用多个模态,对照组班级采用较少的模态,其中最大差异为多媒体资源的干预;第二组为视听说课中的听力课,实验组班级采用多模态,而对照组班级主要采用听觉模态;第三组为视听说中的口语课,实验组班级采用多种模态结合教学,对照组班级主要采用语言模态。在分析课堂观察的教学片段、采访记录和学生的作业材料后,发现当今的大学英语多模态已不可或缺,有效地选择和整合多模态资源能促进教学并提高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而这要求教师遵循相应原则实现模态的选择和配合。稍后,本文将就此给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教学意见和建议。本文大胆地对大学英语课堂多模态话语和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学习进行探索,旨在改善课堂教学以改进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方式,十分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