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处在一个社会转型阶段,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甚至向信息社会转变,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类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各种群体性事件在数量、规模和影响力上不断提高,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的生产秩序、生活秩序、管理秩序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为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基层政府作为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第一道防线”,在面对群体性事件时能否及时防范、有效化解、妥善应急、合理善后对群体性事件的平息化解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部分基层政府虽在一线面临各种各样群体性事件带来的问题,却对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没有清醒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对群体性事件的现场维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逐渐导致群众对基层政府失去了信任。文章在论述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责任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基层政府履责不到位的表现和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较好履行基础职责,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可能性,建立预警机制,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强化履责措施,建立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等措施。除去引言和结论外,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应对群体性事件时基层政府的责任及意义。文章在对基层政府、群体性事件和责任三个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应履行的责任,包括群体性事件的防范、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善后管理四个方面;论述了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履行责任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提升政府形象、有利于减少社会治理成本、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第二部分,应对群体性事件基层政府履责不到位的表现及其原因。文章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顺序进行了分析,认为基层政府履责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事前预防不到位、事件发生后处理不当、善后工作缺失三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首先是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所致,由于群体性事件具有参与主体多元性、组织性、突发性、破坏性、复杂性等特征,导致基层政府工作难度大。其次是基层政府面临一定的管制困境,由于公共资源相对不足、官僚主义现象严重、部分干部素质能力低下、预警机制不健全、民意表达渠道不畅,舆论引导能力微弱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基层政府应对能力不足。最后责任追究体系存在缺陷,导致有些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还有些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都不利于基层政府更好履行职责。第三部分,提升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履责能力的措施。首先要打造群众信得过政府形象,一是提高基层政府的公信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做到工作实、自身正,具备超强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以实际行动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更加得心应手;二是提高基层政府民主、法制化水平。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纪守法,公平公正的看待每一个群众,通过文明的方式来对待和解决危机,只有这样,才能让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变得更加正面,强化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威信,从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其次要加强群众与政府间的交流沟通,既要畅通民意表达途径,让群众有机会表达诉求,又要躬下身子,到群众中去,密切干群鱼水之情;最后,要完善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机制,完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冲突化解机制,规范政府问责行为,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更好的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