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位于晋陕蒙接壤地区的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北部,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河中游地区泥沙的集中来源区。砒砂岩地区一方面是黄河中游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与土壤侵蚀非常严重的地区;另一方面,该地区在实现黄河长治久安和保障我国能源核心基地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为了加强对黄河中游地区的生态文明安全建设,减少黄河水土流失给我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牵头申请“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黄河中游砒砂岩区抗蚀促生技术集成与示范”,该项目旨在对黄土高原砒砂岩区的治理展开研究。本文所研究的课题是《黄河中游砒砂岩区抗蚀促生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的专题之一。本文首先通过对项目区的基本概况进行现场考察和材料收集,根据抗蚀促生材料的各种性能对项目区水土保持效果进行研究和试验,其中包括抗蚀促生材料对砒砂岩抗侵蚀的影响试验、抗蚀促生材料对砒砂岩边坡促生效果的试验以及对砒砂岩原岩改性材料对淤地坝建设技术的研究,并建立示范工程。在砒砂岩区试验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砒砂岩地区抗蚀促生治理措施的措施立体配置模式,对坡面、沟道、道路的水土保持建设模式以及植物配置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及总结,形成抗蚀促生集成技术系统,并建立示范区;建立砒砂岩地区抗蚀促生技术示范区监测评估方法和抗蚀促生综合效益预测模型,提出抗蚀促生立体配置优化模式,为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修复和黄河治理开发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试验和示范区建设证明抗蚀促生材料在示范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中得以成功应用,并且以此为基础示范区治理模式初显成效。项目区的建设工作从2013年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到2015年底,二老虎沟小流域已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84hm2,其中:造林230.5hm2、人工种草3.5hm2,封禁50hm2,流域内新建淤地坝1座,治理度达87.93%。项目区对坡面及沟道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解决了相关的施工关键技术问题和施工机械的选择和研发。项目区建立了一套监测系统,为科研工作和项目区治理保护工作提供保障。项目区试验工作包括大部分已经完成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