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水库、湖泊等水源水体频频发生的水质突发污染事件的现状,本课题首次将扬水曝气技术和活性炭吸附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功能实现优势互补,旨在解决水库湖泊等水源水体的突发性污染和周期性高强度污染的原位应急修复问题,使污染物能够在水源地被有效去除,净化水库水质。本文根据扬水曝气强化活性炭原位改善组合技术原理构建了模拟扬水曝气条件下的强化活性炭吸附技术实验系统,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内容:(1)实验模拟系统的设计、组装和运行;(2)实验系统中活性炭的悬浮流化状态(3)实验系统对苯胺污染物的吸附去除效果;(4)实验系统对腐殖酸污染物的吸附去除效果。通过炭型比选及结合扬水曝气强化活性炭原位应急改善装置的实际特殊性,选择30型煤质柱状活性炭作为实验用炭。在模拟实验装置条件下单独利用气体所能实现的活性炭流化状态不是很理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在苯胺初始浓度为2.0mg/L条件下,模拟实验系统对水体中的苯胺污染物的吸附去除效果较好,运行3小时后去除率能够达到85.9%,运行10个小时后去除率达到94.4%,达到了地表水饮用标准所规定的0.1mg/L的限值。模拟实验系统在吸附因腐殖酸污染的水体时,运行2小时后对CODMn、UV254、UV410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0%、12.5%、9.5%、10.9%,运行4小时后对其的去除率分别为18.1%、26.7%、19.1%、20.2%,运行14小时后对其的去除率为28.6%、49.2%、33.3%、22.9%。总的来看,实验系统对水体中CODMn、UV254、UV410及色度的去除效果不是很理想,需要配合其它技术才能提高其去除效果。同时,在两种有机污染物的实验条件下发现模拟实验系统中的空气量、提水量、炭层厚度、初始浓度、循环次数对实验系统的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当发生高强度或突发性污染物时,适当地提高提水量和炭层厚度及循环次数能够增强系统的去除效果。在模拟实验系统中还研究了化学氧化与强化活性炭原位吸附技术共同作用下的去除效果,发现高锰酸钾的预氧化作用对强化活性炭原位应急组合技术吸附苯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是很明显,但对腐殖酸污染的水质去除效果有所提升。扬水曝气强化活性炭原位应急组合技术可以有效地从源头控制污染物,为解决水库、湖泊等水源水体的突发性污染提供了技术支撑,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水源水质原位应急改善处理技术,也必将在我国水源水库水质改善和饮用水安全保障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