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体说来,马汉关于海权的论述包括四个方面。其一,如马汉的代表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书名所昭示的,马汉对海权的论述是以历史(或者说国际关系史)为依托:这部历史既是英国海权在海外缔造帝国的历史,也是英国以海权维持大陆均势的历史。其二,马汉集中论述了建设海权的三个环节,以及制约海权发展的六个因素。其三,马汉作为颇具影响力的政论作家,他的文章为美国海权建设指明了方向。其四,马汉关于亚洲问题的政论则率先论及了地缘政治学的核心问题:陆权与海权的竞争。本文围绕着马汉的几部重要著作展开,辅之以历史背景,希望能够较为全面地介绍马汉的海权思想。本文结构安排如下:引论,十九世纪的美国外交与欧洲均势。美西战争是美国外交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美国走出门罗主义,逐渐摆脱孤立主义形象。在这场战争中,美国获益于欧洲均势的格局,尤其是英国的中立态度。然而,美国人在传统上对“欧洲均势”充满厌恶之情,门罗主义即是要将欧洲局势的格局排斥在新世界之外。即便如此,门罗主义的出台也与欧洲均势与英国海权息息相关。第一章,英国的海权:均势与帝国。十九世纪末,当欧洲均势陷入僵局之时,马汉有意为美国读者介绍“均势”与“欧洲协调”这些美国人在感情上排斥而并不了解的题目。马汉的解读是以英国的海权为视角。这种解读正是贯穿于《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中的线索:在各国抵制法国之帝国征服的过程中,均势格局逐渐形成,其中,英国这股游离于大陆之外的力量尤为重要;维护大陆均势成为了英国的一条政策,在一系列战争中英国获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以此缔造了自己的世界帝国。第二章,海权理论:地理与贸易。《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的第一章颇为引人瞩目,因为马汉在这里扼要地归纳了一国海权发展的三个环节,以及制约一国海权发展的六个要素。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份充满真知灼见的提纲当中,马汉强调贸易是一国发展海权的动力所在。通过在分析这些要素间的关系时回溯到孟德斯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马汉强调“民族性格”与“政府特征”这两个海权要素的用意所在:这两者需有助于贸易。第三章,美国的海权:海运与地缘。马汉是美国海权建设的热情呼吁者。马汉指出在海权发展的三个环节“生产”、“海运与海军”、“殖民地与海军基地”当中,美国已具备了“生产”这一环节。因此,在马汉关于美国海权建设的政论中,马汉一方面呼吁建设与海运相辅相成的海军;另一方面则指出夏威夷这样的海军基地与在中美地峡开凿运河在地缘上的重要性。另外,马汉热情地呼吁英美在海权上的合作,这与美国能否获得有利的国际环境休戚相关。第四章,亚洲问题:陆权与海权。欧洲均势缔造的和平使欧洲列强均纷纷走上向外扩张的道路,亚洲问题越来越为重要,获得菲律宾后的美国也势必参与进来。在马汉对亚洲格局的分析中,英俄之间的“长竞争”即是海权与陆权间的较量。尤其重要的是,马汉指出海权与陆权均需要另一方的支持,即陆权国家渴望获得出海口,海权国家需要陆上基地的支持。并且,在海权与陆权的性质上,马汉指出海权国家关心的是贸易、和平、影响力;而陆权国家则倾向于兼并、封闭门户。因此,马汉指出海权国家在利益上是一致的,应当联合起来牵制俄国。在中国爆发义和团起义后,马汉阐释了一种“最充分意义上”的门户开放政策,不仅要保障开放贸易,还要对亚洲人施加意识形态上的影响。结语,全球均势。在阴云密布的1910年,马汉已看出欧洲均势在德国的冲击下岌岌可危,他呼吁美国在太平洋承担起自己在维护全球均势中的责任。而这种维持均势的格局在冷战后已是基辛格一代战略家的共识。因此,马汉对均势的论述,对海权的论述仍具有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