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根据穴位是“神气之游行出入也”的传统理论,以胞宫常见病症原发性痛经为研究切入点,从穴位电学特性的生物物理指标,观察与胞宫相关的同经不同类的穴位、同类不同经的穴位电阻特异性差异,观察它们在月经期生理变化及疾病状态下活动特点,总结经穴反应特异性规律,为经穴反应特异性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丰富经穴反应特异性理论,为揭示经穴功能特异性提供依据。方法:90例痛经受试者(痛经组)和90例正常受试者(正常组)均来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河北中医学院在校的女大学生,所有受试者均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选择。本研究选择的与胞宫相关经脉的经穴为足太阴脾经的原穴太白、郄穴地机、交会穴三阴交以及非特定穴血海;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太冲、郄穴中都;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太溪、郄穴水泉;非相关经脉足少阳胆经的经穴悬钟以及足少阳与足阳明之间,与三阴交和悬钟位于同一水平线的非经非穴。本研究采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杨威生教授研制的经络穴位动态特性(电阻)体表监测系统,将仪器探头用无纺胶布固定在相应穴位上,每个穴位测量30分钟。在测量过程中,每10分钟,记录一次室内温度、湿度。两组分别在月经来潮前、月经来潮第1天、月经结束后第3天进行探测,为了保证电阻值的稳定性与准确性,经前、经期、经后电阻在同一时间点测量。本研究以电阻失衡度为主要结局指标。结果:1基线资料穴位体表电阻探测时,正常组和痛经组的年龄、初潮年龄、月经周期、测量时的体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电阻失衡度与室内外环境的相关性分析2.1正常组经穴电阻失衡度与室内外环境的相关性分析电阻失衡度与室内温度相关性:月经来潮第1天血海穴电阻失衡度与室内温度低度相关(r=-0.327,P=0.002)。电阻失衡度与室内湿度相关性:月经来潮前、月经来潮第1天、月经结束后第3天各穴电阻失衡度与室内湿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电阻失衡度与室外温度相关性:月经来潮前三阴交穴电阻失衡度与室外温度低度相关(r=-0.355,P=0.001)。电阻失衡度与室外湿度度相关性:月经来潮前、月经来潮第1天、月经结束后第3天各穴电阻失衡度与室内湿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电阻失衡度与大气压相关性:月经来潮前、月经来潮第1天、月经结束后第3天各穴电阻失衡度与大气压无显著相关性(P>0.05)。2.2痛经组组经穴电阻失衡度与室内外环境的相关性分析电阻失衡度与室内温度相关性:月经来潮前、月经来潮第1天、月经结束后第3天各穴电阻失衡度与室内湿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电阻失衡度与室内湿度相关性:月经来潮前、月经来潮第1天、月经结束后第3天各穴电阻失衡度与室内湿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电阻失衡度与室外温度相关性:月经结束后第3天血海穴电阻失衡度与室外温度低度相关(r=0.312,P=0.003)。电阻失衡度与室外湿度度相关性:月经来潮前、月经来潮第1天、月经结束后第3天各穴电阻失衡度与室内湿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电阻失衡度与大气压相关性:月经来潮前、月经来潮第1天、月经结束后第3天各穴电阻失衡度与大气压无显著相关性(P>0.05)。3电阻失衡度比较结果3.1正常组和痛经组各测试点电阻失衡度比较:正常组和痛经组各测试点电阻失衡度在月经来潮前比较,所有穴位比较无差异(P>0.05);月经来潮第1天所有穴位比较均无差异(P>0.05);月经结束后第3天所有穴位比较均无差异(P>0.05)。3.2正常组各测试点电阻失衡度在月经前、经期、经后比较:月经来潮前和月经来潮第1天各测试点电阻失衡度比较太冲穴(P=0.05)、三阴交穴(P=0.05)有差异,太冲穴电阻失衡度在月经来潮前显著高于月经月经来潮第1天,三阴交穴电阻失衡度月经来潮前显著低于月经来潮第1天,其余穴位均无差异;月经来潮前和月经结束后第3天各测试点电阻失衡度比较所有穴位均无差异(P>0.05);月经来潮第1天和月经结束后第3天各测试点电阻失衡度比较所有穴位均无差异(P>0.05)。3.3痛经组各测试点电阻失衡度在月经前、经期、经后比较:月经来潮前和月经来潮第1天各测试点电阻失衡度比较所有穴位均无差异(P>0.05);月经来潮前和月经结束后第3天各测试点电阻失衡度比较太冲穴(P=0.01)有差异,太冲穴电阻失衡度在月经来潮前显著高于月经结束后第3天,其余穴位比较均无差异;月经来潮第1天和月经结束后第3天各测试点电阻失衡度比较所有穴位均无差异(P>0.05)。结论:1初步推断三阴交穴、太冲穴电阻失衡度的变化能够反应正常女大学生月经来潮。2初步证实太冲穴电阻失衡度的变化能够反应原发性痛经胞宫盈亏状态的改变。3穴位电阻失衡度与室内外环境变化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