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和形态标记对50份旱地小麦种质的遗传差异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抗旱丰产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生产实践提供材料和理论支持。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分布在小麦21对染色体上的27对SSR引物对50份旱地小麦种质材料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127个等位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4.7个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2-8个。与相关的研究比较发现,本试验所选材料的位点变异范围较小、平均等位变异个数较少。
2.根据27个标记的结果计算了5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其变化在0.46-0.89之间,平均为0.68,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中,以西农811与西农928间的最大,为0.89,最小的是山农16与西农961,为0.68。聚类分析把50份材科聚类为8个类群,其结果较好地反映出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进一步证实了SSR标记用于遗传差异研究的可靠性。
3.本试验所选50份旱地小麦种质在雨养和灌水两个处理下株高、单株穗数、穗长、每穗的总小穗数、不孕小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7个农艺性状的表现上具有较为广泛的变异区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不孕小穗数,为33.03%和33.48%,其次是成穗数22.26%和22.96%,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小穗数,为7.03%和6.42%。
4.根据水旱条件下共14个农艺性状的表现,计算了50个材料间的欧氏距离,其变异区间为0.94-11.02,平均值为3.51。在这些材料中,欧氏距离最小的是西农961与运旱618,为0.94,欧氏距离最大的是碧玉麦与石家庄407,为11.02。利用农艺性状的欧式距离对材料进行聚类分析,把所有材料分为8个类群。比较了农艺性状标记和SSR标记的聚类结果,表现为两者吻合率非常低。
5.对50份旱地小麦材料7个农艺性状的旱水比值分析表明,不同性状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不同,种质间的性状旱水比值差异较大,说明品种间抗旱性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