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是由于非外伤性因素所致的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所出现的临床常见急症,其发病率占自发性颅内出血的20%-60%[1],死亡率一般在14%-83.3%[2]。临床上因其出血程度不同而表现轻重不一,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关于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研究多集中于出血后继发性脑积水的成因方面,而针对出血后神经组织损伤机制的研究尚不多见,此损伤过程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为此,本实验研究通过建立大鼠脑室出血模型,重点观察了脑室出血后室管膜下区不同时间点Nestin及CD133的表达变化,并依此探讨了Nestin和CD133在脑室出血后神经组织损伤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机制。方法:1.55只成年SD雄性大鼠(体重300g±10g)随机分为三组,侧脑室注血组(n=25),生理盐水对照组(n=25),空白对照组(n=5)。2.大鼠脑室出血模型参照K.R.Lodhia报道的方法并加以改进。将160μl非抗凝自体尾动脉血分次注入到侧脑室建立侧脑室注血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则将等量生理盐水注入到侧脑室中,空白对照组除不进行脑室注射处理外,余操作同其他两组,所有大鼠在同一环境下喂养。3.设立术后1、2、3、7、14天五个时间点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称重后处死断头取脑,将标本置于4%多聚甲醛PBS液中固定24h,自前囟后0.40mm冠状切开脑组织,观察并测量侧脑室宽度(冠状面的侧脑室宽度≥1.0mm为脑积水),随后进行石蜡包埋,做5μm厚连续切片,行HE染色观察比较侧脑室注血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脑组织病理变化并做免疫组化染色,高倍镜下分别计数不同时间点实验组和对照组Nestin及CD133阳性细胞的个数;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观察:各个时间点脑室注血组大鼠体重下降分别为5.75±1.50g、10.75±2.99g、21.25±6.29g、45.00±5.77g、71.25±2.50g,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在术后1、2、3天体重下降分别为4.50±0.58g、6.00±1.83g、8.63±1.11g,术后2、3天脑室注血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及14天体重分别增加4.33±1.15g、11.25±2.99g;空白对照组大鼠体重均增加52.75±3.20g。各个时间点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脑室注血组分别为11.8±0.8、15.2±0.8、16.6±0.5、16.0±0.7、15.4±0.5,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13.0±1.0、17.6±0.5、18.0±0.7、18.6±0.5、18.8±0.4,空白对照组大鼠评分无异常。经统计学检验,注血1天及14天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室扩张:脑室注血组1天及3天、7天及14天四个时间点侧脑室宽度分别为1.24±0.11mm、1.43±0.08mm、1.28±0.08mm、1.61±0.05mm,生理盐水对照组在1天及3天、7天及14天四个时间点侧脑室宽度分别为1.09±0.09mm、1.04±0.05mm、1.10±0.03mm、1.06±0.05mm,同一时间点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脑室为0.94±0.04mm,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变化。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脑室注血后1、2、3、7、14天五个时间点室管膜下区的Nestin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占总细胞数量的比例分别为:24.71±4.76%、15.27±4.04%、15.69±2.13%、15.99±8.45%、16.77±1.42%;生理盐水对照组各个时间点室管膜下区的Nestin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占总细胞数量的比例分别为:7.33±2.66%、7.79±1.52%、8.09±2.18%、8.62±7.50%、8.56±6.05%;脑室注血后1、2、3、7、14天五个时间点室管膜下区的CD133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占总细胞数量的比例分别为:11.49±3.78%、7.16±2.72%、8.53±4.30%、8.64±1.35%、12.34±2.67%;生理盐水对照组各个时间点室管膜下区的CD133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占总细胞数量的比例分别为:4.11±1.13%、4.08±0.57%、3.97±3.55%、3.98±0.77%、3.40±1.08%,二者相同时间点Nestin及CD133阳性细胞比例做t检验比较,术后1天及以后各时间点,脑室注血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阳性细胞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4.免疫荧光检测Nestin阳性细胞:将石蜡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室管膜下区发现较多Nestin阳性细胞,脑室注血组Nestin阳性细胞数量在各个时间点均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同一脑组织标本中注血侧与对侧室管膜下区荧光表达量在3天时有明显区别,而在其他时间点未见明显差异。结论:1.本实验采用尾动脉分次注血法制备大鼠脑室出血模型,模型稳定,使用非抗凝自体动脉血更加符合自然发病过程,故能够较好地模拟临床脑室出血后的变化。2. Nestin在室管膜下区的表达具有时间相关性,脑室注血1天Nestin表达急剧增高,2天时Nestin表达略有下降,3天时表达又有所升高,7天时表达进一步增高,14天时表达较前升高但低于1天时水平,Nestin表达在生理盐水对照组轻度增高。3. CD133的表达亦具有时间相关性,在脑室注血1天达到高峰,2天时表达下降,随后3天时表达增高,7天时表达较3天时小幅度增高,14天表达水平较7天时升高,对照组表达平稳。4.注血1天时右侧脑室明显扩张,3天时见双侧脑室扩张,7天时双侧脑室扩张较3天时明显,14天时脑室较之前时间点进一步扩大但仍呈轻度脑积水状态。生理盐水对照组脑室变化不明显。空白对照组大鼠脑室大小无变化。5.脑室注血能够激活室管膜下区潜在分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