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肾小球肾炎常被简称为慢性肾炎(CGN),是病位在肾小球的一种免疫性疾病,具有致病因素多样化、发病年轻化、病程较长的特点。蛋白尿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它是多种损伤因子引发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影响肾小球滤过屏障而产生。常以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失当导致病情进展,可伴有肾功能减退。蛋白尿的长期存在可通过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造成肾小球及其肾小管的损害,甚至导致肾脏纤维化并最终发展为肾衰竭,因此阴转或减少尿蛋白尤其重要。目的:通过对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双足三里注射治疗效果的观察,为该法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提供一种新的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01月至2014年0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患者,严格按照试验病例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从中选纳60例患者作为受试对象,运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患者被随机分到穴位注射组、肾炎康复片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20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穴位注射组运用黄芪注射液在足三里注射2ml,qd。肾炎康复片组运用口服肾炎康复片治疗5#tid。空白对照组运用生理盐水在足三里注射2ml, qd。三组均以2周为一疗程。三组治疗前后的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指标被分别记录和观察,并运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应用黄芪注射双足三里注射的临床疗效。结果:(1)三组临床疗效对比:穴位注射组2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5%;肾炎康复片组2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0%,空白对照组2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50%。经Ridit统计学分析,穴位注射组、肾炎康复片、空白对照组三组之间分别比较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穴/肾<0.05,P穴/空<0.05,P肾/空<0.05).穴位注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肾炎康复片组和空白对照组,而肾炎康复片组临床疗效优于空白对照组。(2)三组治疗前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穴位注射组、肾炎康复片组、空白对照组三组之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穴/肾<0.05, P穴/空<0.05, P肾/空<0.05);治疗前后比较:三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观察: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过敏、局部红肿、出血等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双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可以起到减少尿蛋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作用,而且其安全性高、副作用少、价格低廉,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蛋白尿的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