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中化学史的比较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史从历史的角度记录化学的发展历程,详细记载了化学如何从萌芽发展成为蓬勃的独立学科。化学史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将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既能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又能让学生体验化学科研者严谨的理论推理。2017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发布,更新了课程内容,明确了普通高中化学教育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伴随着2019年人教版新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全面发行,全国各地也陆续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依据新课标编排的新版教材中化学史的相关内容及其呈现、编排方式直接影响化学史的教育价值。为了更好的践行新课标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新旧教材化学史的教学转换。本文将对新旧教材中必修模块的化学史内容进行对比、对2019版必修一中化学史融入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旨在挖掘新版化学必修教材中化学史内容的特点,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本文内容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应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进行研究分析。第二部分:化学史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综述。通过查阅、收集、整理文献,对化学史、教材等概念的界定以及理论基础的介绍。第三部分:化学史在新旧版必修教材中的比较。从化学史的呈现形式、涉及内容、编排方式等方面对新旧教材必修一二进行分析。新版教材化学史的内容涵盖了新版课标所要求的内容,较旧版教材大幅度增加了化学史内容的数量;教材在化学史的呈现上更新了栏目,更符合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化学史在必修教材的各章节分布也做了调整,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化学史的内容进行了增减。新版教材对化学史内容的调整更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第四部分:问卷调查。笔者以所任教学校的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编制问卷,调查新版必修一教材化学史的应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初次使用新教材的高一学生,对化学史教学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摒弃了化学史与升学无关的观念,认为课堂中借助化学史能加深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学习。第五部分:融合化学史的教学案例分析。笔者选取了新教材必修一中化学史内容丰富的《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表》两节课,分别从选题缘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流程进行说明。第六部分:结论与建议。人教版新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中化学史内容的编写更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新旧教材内容转换之际,教师只有清楚新旧教材中化学史内容的转换才能合理运用化学史。通过对比新旧教材和对新教材中化学史的应用状况的分析,笔者对如何更好将化学史应用于教学中提出了建议,供一线教师参考。
其他文献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应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力的培养。我校为此在物理正课前设置了物理预习课,目的是为了通过预习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物理课堂的探究活动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对预习课的重视程度较低,绝大多数物理教师在预习课后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新课教学,该模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笔者针对我校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变革,传统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素质的发展,所以教学方式逐渐的趋于多样化,本文主要从思维可视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抽象的物理公式、定理或某些特定模块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进行深入地思考与逻辑结构理解后,采用一系列的可视化教学手段将原本隐性的知识结构关联、思维路径以及思维逻辑外显,使物理知识与思维逻辑架构得到有效融合并应用于实际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升兴趣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系统地培养中学生的数感能力,深化他们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给我们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课题。在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环节占比时间少,启发式教学环节匮乏,而高中三角函数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如果仅通过“灌输式”学习,无法将启发式教学模式与高中数学有机的融合,对于学生综合能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旨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精准发力,从而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这一改革无疑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应把物理课程中所形成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用于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增强实践意识,养成科学态度,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
化学新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是提出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对广大教师如何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1]。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式教学法在提升学生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是落实学科素养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复习课中,教师一般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和题海战术,高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是欠缺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将问题式教学与高三化
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最重要的手段,新课程改革提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来使学生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亲自参与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得出结论等环节,此过程不仅可以有
进入21世纪,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对于学校的教学而言,传统的灌输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今高中生的知识需求。同时,许多中国教师也对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批判。在学校教育中,已不能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学习目标,最重要的是要传授他们最高效和最先进的学习方法。同样,化学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与前进,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悄然发生变化,教育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也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因而现代教育模式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此,我国大力推广网络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有了比之三维目标更高的核心素养要求,网络直播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均衡教育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
为了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核心素养之一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充分说明了模型建构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学生除了要学习化学知识外,还应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思维模型的建构就是一种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能力、掌握解决化学问题技巧、突破化学思维障碍、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好方法。开展思维模型建构的教学
在经过对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中物理图像的考查情况研究后发现:图像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解决起来困难的地方。图像能直观形象地描述、反映物理变化过程和物理现象,能鲜明地反映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手段。而在目前已有的研究手中,没有研究系统地对全国Ⅲ卷中物理部分的图像类试题进行梳理整合,都是对个别试题进行分析研究,没有广泛的研究内容和时间跨度,对图像专题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