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繁荣,物质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物质的丰富同时也伴随着精神的贫困。赫伯特.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论述和分析了发达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的生存状态。他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霍克海姆的支配理论,提出技术异化思想,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技术的本质是意识形态,技术合理性成为政治合理性的基础,技术作为异己性力量导致了人的异化。马尔库塞认为技术异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单向度的社会,人丧失了否定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沉溺于虚假的需求,实则是本质自由的缺失,成为单向度的人。并且提出通过爱欲解放、建立非压抑性社会,摆脱技术异化的困境。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其理论局限性在于没有真正从私有制的基础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未从根源上分析技术异化的实质性原因。并且其选择摆脱技术异化的途径具有乌托邦色彩,忽视了工人阶级的革命主体力量,认为工人阶级失去了革命意识,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未来持悲观态度。如今,技术的发展同马尔库塞时期已出现了新的变化,但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借鉴,规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避免技术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人的精神价值建设。其思想理论为我国当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启示意义,我们应辩证看待技术,构建合理的技术发展观念,关注人的价值,回归人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