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经济体量迅速攀升,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也日趋增加,但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水体污染、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雾霾等环境问题接踵而来,对人们的健康及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全球来看,中国碳排放量占比仍然最高,大约为20%。《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也表明在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环境质量检测中,只有8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24.99%;而空气质量超标的城市多达254个,占比75.1%。在水污染方面,来自6124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的数据显示,水质为优良级的仅占10.1%,而水质较差级和极差级两者合计占比达到60.1%。种种现象表明,中国的环境问题较为严峻,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 I点话题。关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关系的分析,前人已做了许多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模型的改进和角度的创新进行进一步分析。首先,本文对前人的研究做了一个梳理,归纳总结前人的研究经验,寻找存在的缺陷并做进一步的改进;其次在借鉴Grossman和Krueger(1991)的环境效应理论基础上,对本文所要探讨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分解,并结合相应的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分别对各个效应展开分析,然后,文章对我国当前实际利用FDI情况和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在前述理论的基础上,设立了联立方程组模型,并采用1998-2015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部分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根据我国吸收外资的不同进入方式,将其划分为独资型FDI和合资型FDI,采用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三种污染物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一致的结果,即合资型FDI的环境恶化效应大于独资型FDI。二是在借鉴计志英(2015)的基础上,按经济发展程度将我国大体划分为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三个部分,分别采用各地区的数据面板进行回归分析,比较三类地区的FDI对环境影响的差异。回归结果显示,在三类地区中,较发达地区的总体污染水平最高。基于得到的实证结果,本文在最后一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求从FDI引进层面来改善我国的环境问题:政府层面应制定有侧重性的引资政策,完善FDI的审批制度及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层面应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来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及减少污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