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部分农村体育锻炼场所设施建设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huang7567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社会哲学的角度看,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农村社会转型关键时期,而农村社会转型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即农民的问题,作为考察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核心,也充分体现出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社会改革最终要建立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70%,因而在改革中如何最大限度地确保农民的基本利益不受伤害,即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价值取向,也直接关系到我国国家的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从根本上说,是人的需要、能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的互动关系,认清塑造人的现代形象和特性的重要意义,才能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其中包括对于体育的需求。近年来,济南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民体育活动,有春节前后的芯子、舞龙、高跷、威风锣鼓、鼓子秧歌、手龙舞等比赛,也有农闲时间的篮球、乒乓球、门球比赛,还有平时的健身操、老年健美操、儿童武术、太极拳比赛。截止2005年,全市拥有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5个,省级农村体育先进乡镇46个。每个乡镇创建1个农民体育活动基地,全市60%以上的乡镇都创立了一项或多项特色鲜明的体育健身项目。各行政村共建设各类篮球场1024个,其中灯光篮球场73个,新增健身路径65条,新增乒乓球桌214台,新建体育场2个,改建2个,新建大型体育公园2个,400米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共60个,全市80%以上的村都配备了健身活动器材。根据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济南市在群众体育发展方面做出很大努力,致力于加速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自1995年国家颁布大量发展群众体育的政策,致力于改善农村体育锻炼设施严重缺乏的局面,至今全民健身计划至2010年阶段的任务已经结束,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对发展农村体育事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济南市农村体育锻炼场所的建设情况如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济南市30个农村为调查对象、了解济南市农村体育锻炼场所建设现状:1、正规体育锻炼场所建设主要以全民健身路径、乒乓球场、篮球场三种场所为主,场所种类有限,数量不足;正规体育锻炼器材主要集中于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球类器材两大类,其中全民健身路径器材中压腿器配置率最高,部分器材布局存在不合理现象。球类器材以乒乓台(桌)配置最多;非正规体育锻炼场所以健身广场建设开发为主,开发种类比较单一;民间体育锻炼器材种类较少,主要以简易器材为主;居民家庭拥有器材以乒乓器材为多。2、正规体育锻炼场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体彩公益金和政府拨款,非正规体育锻炼场所设施资金主要来源村民自筹。体育设施的建设还是严重存在“等靠要”现象。3、体育锻炼场所设施建设隶属年份主要集中在2001-2005年,2005-2006年建设数量下降。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合理性的发展策略:注重农村体育锻炼场所设施的综合开发;注重农村居民的不同需求;突出重点目标、兼顾综合效益;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加强农村自主创新发展能力。
其他文献
本论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甚低频标准次声的产生机理及相关技术问题的研究”,对甚低频有限振幅声压校准的若干理论及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
文章以山西省H煤电集团公司为背景,对煤炭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了当前中国煤炭行业会计信息的研究现状,从这一系列的研究中发现中国煤炭行业会计信
拳击运动是一项世界性的运动,弘扬着人类不断向大自然、向困难、向命运和向人类极限挑战的勇气和精神。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拳击运动员取得了2枚金牌,1枚银牌和1枚铜牌的
针对东方女性穿着贴身礼服容易暴露身材缺陷且上身易下滑的问题,采用立体裁剪的造型方法,通过礼服上身造型实例,分析了贴身礼服胸腰曲线塑型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贴身礼服设计中
总结了文献报道的噻虫嗪的分析方法。噻虫嗪的分析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和电化学分析方法,可用于噻虫嗪原药、制剂和代谢物分析。
健康的体质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根本保障,对大学生是是体质测试是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前提,是个性化体育教学的重要参照,全面剖析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为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运用学生的已知知识触类旁通地去探究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只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之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的高速非农化、农村土地的过快流失,农民进城就业和举家迁城的现象日益增多,农村出现大量闲置宅基地,且日益严重,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白白浪费,
本文采用自编的半结构访谈提纲对9名在城市就业的农村女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以探讨其城市文化适应的测量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女大学生城市文化适应测量可从两个层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