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干燥方式加工白叶单丛茶作为乌龙茶饮料的原料用茶,旨在通过研究,探索微波、红外、远红外等不同的干燥方式对白叶单丛茶品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干燥方式对由白叶单丛茶为原料加工成的饮料品质的影响,以期在加工乌龙茶中采用新型的干燥技术,改善饮料专用原料茶品质。
本研究采用了微波干燥、红外干燥和远红外干燥3种新干燥技术,并以传统干燥方式作对照,按照传统方法加工白叶单丛茶,对不同处理样品进行了以下分析研究,分析了不同样品茶多酚总量、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水浸出率等指标;分析了不同茶样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比较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另外以不同方式加工成的茶样为原料,进一步加工成乌龙茶饮料,对各饮料样品进行贮藏期间的主要理化指标变化的研究,测定其经过0天、1天、7天、15天、30天和90天贮藏饮料的多酚总量、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咖啡碱等物质的含量以及茶汤的色泽。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干燥方式加工夏茶和秋茶、偏轻偏重做青不同干燥方式加工茶叶作为饮料原料,茶饮料在贮藏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饮料色泽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单丛茶,相比传统干燥茶样,微波干燥茶多酚高0.02%;微波干燥氨基酸含量高1.10%;红外干燥可溶性糖含量高0.7%、远红外干燥可溶性糖含量高1.2%;红外干燥可溶性蛋白含量高3.36%、远红外干燥溶性蛋白含量高6.29%;红外干燥水浸出物总量高1.67%、远红外干燥水浸出物总量高9.26%。不同干燥方式加工的白叶单丛茶,香气组分上差异明显。
相比夏暑茶和五次摇青秋茶,四次摇青加工的秋茶更适合作为乌龙茶饮料的原料茶。四次摇青加工的秋茶制作饮料,在贮藏过程中,各主要生化成分相对减少量更低。不同干燥方式加工饮料用原料茶,其制作的饮料在贮藏的过程中,红外干燥和远红外干燥茶多酚的相对减少量要小于传统干燥,而微波干燥变化略大,但相对传统干燥都没有显著差异;字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相对减少量方面,微波干燥样加工饮料明显小于传统干燥;氨基酸相对减少量微波干燥同样远小于传统干燥,红外干燥略小于传统干燥,远红外干燥略大,但不明显,咖啡碱含量的相对减少量同样是微波干燥要小于传统干燥。微波干燥茶样加工饮料的茶汤消光值变化也相对较小即色泽变化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