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多数桃品种因果实成熟后普遍存在变软快,易脱落,货架期短,不耐贮运等缺点,直接影响桃树栽培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桃果实成熟前后的的软化机制,选育成熟后硬肉、变软慢、耐贮运的桃新品种,对解决桃树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丰富桃树的种质资源意义较大。
本研究以硬肉桃新品种—‘双久红’为试材,以常规品种—‘川中岛白桃’为对照,通过对果实成熟前后20d内呼吸跃变、细胞壁成分含量、内源激素含量、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和细胞膜透性变化及其与果实硬度关系的研究,旨在弄清硬肉桃果实成熟后变软慢的生理生化机制,为桃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全面提高桃树栽培的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1.‘双久红’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高峰较‘川中岛白桃’晚5d出现,且峰值也较后者小许多;果实成熟后,前者的乙烯释放量、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极显著低于同期后者的(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与两品种桃果实硬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与两品种桃果实硬度呈显著相关(P<0.05)。
2.两品种桃果实中细胞壁各组分与其果实的硬度均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果实成熟前后20d内,‘双久红’果实中可溶性果胶和果胶酸含量上升幅度极显著低于‘川中岛白桃’的(P<0.01);果实成熟后,前者的原果胶、纤维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后者的(P<0.01)。
3.果实成熟前后20d内,‘双久红’果实中PG、CX活性上升幅度极显著低于同期‘川中岛白桃’的(P<0.01),且对果实的软化作用主要表现在果实成熟的后期;而淀粉酶主要是对果实成熟前期的软化起主要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PG、CX活性与其果实的硬度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PME则与两品种桃果实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果胶物质降解和果实软化中起辅助作用。
4.两品种桃果实中ABA、GA含量和ABA/GA、ABA/CTK、ABA/(CTK+IAA+GA)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川中岛白桃’果实中,ABA含量和ABA/GA、ABA/CTK、ABA/(CTK+IAA+GA)与其果实硬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抑制果实衰老的激素相反,IAA含量与其果实硬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双久红,果实中,仅有IAA、ABA含量与其果实硬度达到了极显著相关(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