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超重、肥胖人群与健康对照人群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膳食调查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超重、肥胖人群与健康对照人群三组间在生化指标、生活方式及膳食模式的差异,探讨天津市社区老年人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并探索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整体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卫生服务中心和新村街卫生服务中心年龄在60-75岁的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体检数据、膳食中食物的摄入情况,同时进行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膳食调查采用3d 24 h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相结合的方法。各组随机选取部分人群收集外周血,提取DNA,检测三组人群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建立数据库,对不同性别人群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与超重、肥胖相关的膳食模式。结果一般情况:不同性别人群的年龄、锻炼情况、吸烟及饮酒比例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生化指标:女性超重组和肥胖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体质指数、腰围、空腹血糖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男性超重组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红蛋白、甘油三酯高于健康对照组,肥胖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膳食因素分析:((1)女性:对三组人群各类食物和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比较后发现,女性超重组的鱼虾蟹贝摄入量低于对照和肥胖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经年龄、能量和锻炼情况校正后,结果显示鱼虾蟹贝类和元素硒是女性超重人群的保护因素(2)男性:对三组人群各类食物和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比较后发现,男性坚果摄入量肥胖组低于对照组,畜肉摄入量超重和肥胖组均高于对照组,鱼虾蟹贝摄入量肥胖组高于对照和超重组。膳食模式:(1)女性:共提取出5种膳食模式,分别是: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稻米坚果类膳食模式、畜肉蛋类膳食模式、禽肉乳类膳食模式和饮料酒类模式。其中稻米坚果类膳食模式是女性超重人群的膳食危险因素。(2)男性:共提取出3种膳食模式,分别是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和主食为主的膳食模式。其中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是男性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膳食危险因素。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男性VDR基因型分布和基因频率与超重、肥胖无关,女性人群中ApaI位点的aa基因型和a基因频率在肥胖组中比例最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津市社区老年人超重及肥胖人群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超重和肥胖的发生与稻米坚果类膳食模式和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密切相关。因此,超重及肥胖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合理控制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合理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鱼虾蟹贝类和坚果谷薯类并控制其摄入量,适当摄入富含硒的食物,避免增加患病风险。此外,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 I位点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可能与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