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后,中国大陆涌现出了许多诸如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学术会议、创办期刊、出版图书;发表宣言;向人大和政协提交议案;组织学术团体;兴建民间书院和组织会讲;建立网站、论坛,组建联合论坛;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民间“读经”活动;官方媒体宣传;政府主持的祭祖和祭孔活动;强调弘扬传统文化的官方文件和领导人讲话等事件和活动,即“文化民族主义运动”。对这场运动进行调研之后,发现有不少参与者并不认同文化民族主义运动的诉求,却积极的参与运动,并且产生的影响很大,对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种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社会运动参与激励理论的思考。 已有社会运动理论中提出过不少社会运动参与激励因素的概念,如集体性激励、选择性激励来解释其参与社会运动的行为,学者们在理性社会运动参与模型下又发展了物质性激励、职业性激励、奖赏性激励、信息性激励等等概念。社会心理学派又提出的团结感激励、社会性激励、关系型激励等激励因素的作用,还有许多学者定义了目的性激励、硬激励、软激励,认同感激励等概念。但是已有研究都只对社会运动参与的激励因素进行了命名和分类,没有阐明激励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其作用机制。 康晓光(2008)从社会运动的目标与社会运动的后果和效果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这一属性出发,提出了社会运动投机空间理论,并且构建了投机性激励因素、投机背景机制、投机者、机缘等概念,以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非认同社会运动目标的人为什么会参与,并且能够参与运动,以及他们在运动中的行为和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当代中国大陆文化民族主义运动中WH团市委组织的“汉服成人礼活动”,北京“HYF”,苏州“JZ私塾”几个案例对该理论进行论证和检验。社会运动投机空间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指导性。 本文章节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问题的提出,通过现实事例提出问题,指出论文的研究目标,拟定论文的研究框架,并对论文的创新之处有个简单交代。<中文标题>= 第二章则是文献综述章节,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研究做了一个综述,并且给出简单的评述,指出本文的研究方向。 第三章是文章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介绍。提出了社会运动投机空间的概念,并且提出了政治投机空间和商业投机空间两个假设。之后,介绍了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第四章通过对WH团市委组织的“汉服成人礼活动”分析和检验了理论假设一:政治投机空间。第五章通过北京“HYF”和苏州“JZ私塾”两个案例分析和检验了理论假设二:商业投机空间。 第六章则是讨论部分。在此,将本文提出的投机空间理论与已有理论进行了对话和比较。并且指出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并且针对文化民族主义运动中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值得研究的其他相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