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时期北京大学青年学生发起创办的《新潮》月刊以介绍西方学术、思想为主旨,是传播新思想、新文学的重要阵地,在当时的青年中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得到鲁迅、胡适、李大钊、蔡元培等人的支持与好评。《新潮》杂志关注时代变化,注重改造青年思想以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呈现出独特而又鲜明的编辑特色。现代编辑学认为,“在社会文化关系中,作者是编辑人际联络中的一极,是编辑实践的开端。”本文从《新潮》作者特点分析入手,发现《新潮》编辑、作者一体,呈现出“同人性”的特点,新潮社社员则呈现出“同趣”的特点。编辑的“同人同趣”使《新潮》易于形成稳定的编辑特色,但也易于走向封闭。五四后《新潮》“退回书斋”可能与它的这个特点有一定联系。在内容上,《新潮》呈现“关注新思潮,趋重批评”的特点,《新潮》关注的新思潮大多是西方思想,尤其趋重学术思想以及学术批评。《新潮》关注学术,兼顾中西,它不反对“全盘西化”,同时又要“整理国故”,在探索学术方法方面,它领先于其他刊物。《新潮》反对封建礼教,对封建伦理、妇女问题以及新旧道德观都有所关注。由于《新潮》编辑们认为,“文学是改造思想的利器”,在新文学的探索方面,《新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总体来看,《新潮》在面对东西方文化时展现出一种破坏与建设并重的特点,体现出编辑们理性的光芒。与其同时期其他著名刊物相比,《新潮》与《新青年》有很多相似和相异之处,与《东方杂志》则有着截然不同的编辑理念。《新青年》在读者定位上,倾向于大龄青年、知识分子,而《新潮》侧重于青年学生;在内容上,《新青年》侧重政治、思想、理论论述,而《新潮》偏重学术、文学方面;另外,《新潮》偏重对学术方法的探索。《新潮》要求刊物要有一定的宗旨,反对“杂乱”,而《东方杂志》却要兼容并蓄,做“人生日用必需之品”的“杂货店”。从工具意义上,《新潮》对历史发展更具促进作用;而对期刊发展来说,《东方杂志》体现了更为成熟的办刊思想。《新潮》的编辑特色能够在编辑学上给我们一些启示,它定位准确,能够适应读者的接受心理,同时能够以“新颖”吸引读者视点、以批评和“矛盾”吸引读者注意力,为我们今天的编辑实践带来思考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