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入加速期,社区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人们对社区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社区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何做好社区治理工作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自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来,基层的发展方向就被明确了下来,即实行群众自治。近几年来,随着基层基础条件的不断完善,各地逐步开始探索群众自治的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居民自治项目的成功运作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居民自治项目旨在以运作项目的形式,以社区居民为行动主体,满足居民现实需求,培育居民的自治能力。作为一种实现群众自治的模式,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居民自治项目是如何实现的?居民作为行动主体是如何逐渐掌握了项目运作权并在项目中采取行动的?居民在项目进程中采取的行动选择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居民自治项目的最大特征是引入居民作为项目的主体行动者,希望用一套项目运作流程教会居民如何行使自己的自治权利,逐步引导社区将部分管理权力交给居民。居民在行动过程中虽然能够以居民自身的利益和要求为先,符合社区管理的需要,但是居民因自身的局限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其行动行为是有限理性的,产生的意外后果对项目本身的运作模式建立也会产生影响。本研究以苏州市M社区的一个居民自治项目为例,试图通过全景式呈现该项目的运作过程,对居民在其中的行动选择做出解释。本研究首先解释了居民自治项目推行的背景;其次,以居民参与运作项目的过程为逻辑线,描述了居民在项目进程中的行为选择及表现,分析行动者对规则与资源的利用,及其做出行动原则的依据;最后,对居民运作项目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居民行动的预期结果和意外后果。研究表明:(1)居民参与自治项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居民从一开始的被动参与到后来的主动寻求项目解决方案,体现了居民逐渐展现自主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的过程。在居民的行动中,规则和资源成为了影响居民行动的重要因素。(2)居民作为行动主体在运作自治项目时表现出了较强的“有限理性”,他们的行动往往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且会根据现有的条件和信息与目标进行匹配,寻求各方的支持,同时会在行动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性监控,根据项目进展调整行动策略,以寻求最佳的行动方案。然而,由于居民在资源拥有量和能力上的相对不足,导致了项目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产生了与原计划相偏离的状态,导致了与行动者预期并不完全符的意外后果的产生。(3)居民自治项目是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中的一种实践,对深化“三社联动”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意义。从居民行动的结果来看,居民成为了项目运作的主体行动者,拓展了“三社联动”治理模式下“社区”的内涵定义范围。(4)政府在居民自治项目的运作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值得讨论。居民在与政府的互动中仍然表现出了一种弱势,制度与“生活”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需要彼此间进一步协调和推进。苏州市姑苏区居民自治项目运作至今仅有两年多的时间,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还有许多可以调整和改进的空间。不同社区在运作项目时采取的具体方法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策略性调整,产生的项目运作模式也有可能存在差别。本研究所呈现的是当前苏州市居民自治项目运作中最典型的模式之一,项目虽顺利结项了,但其中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实践者可以探索出更具有普遍性的模式,进一步推进社区自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