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出行者生理心理感知的城市自行车交通可达性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07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机动化交通的发展使得城市原有适宜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出行的空间被破坏,城市内部通过压缩慢行交通空间来满足机动化交通的出行需求,导致了交通拥堵和尾气污染等问题的加剧。这种过度依赖小汽车的交通出行模式迫切需要通过构建合理的自行车交通路网、完善自行车交通系统来调节,体现“以人为本,共享公平”的城镇化核心原则。城市交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机动车的移动,可达性表征的是出行者移动的难易和便利程度,因此本文以提高自行车出行可达性为研究出发点。首先,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自行车交通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交通可达性的研究内容和相关理论。自行车出行者不仅在出行方式、占用资源等方面与机动车交通不同,微观层面的出行者生理和心理感知也有所差异。通过设计城市自行车骑行试验,探究自行车出行者心境状态、心理负荷等心理感知与心率、体能消耗等生理感知,在不同类型自行车道下的变化规律。运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得到交通出行环境与生理、心理感知存在内在联系。其次,本文以生理感知和心理感知作为关联出行比例与骑行距离的中间变量,用负指数函数拟合得到基于体能消耗的生理感知阻抗函数、基于POMS指数的心理感知阻抗函数。同时提出有效距离的概念,通过已得到的阻抗函数,对不同类型的自行车道进行有效距离的标定。最后,本文总结和梳理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达性模型,着重分析并修正了累积机会可达性模型,将特定出行距离阈值内所能接触的机会规模作为自行车路网可达性的测算指标。本文以有效距离为依据给不同类型的自行车道赋值,得到了基于生理和心理感知的自行车路网可达性模型。可达性模型通过ArcGIS网络分析模块应用于特定研究区域,得到了1km、2km、3km通勤出行圈的可达性指标。研究表明自行车路网布置、出行者感知、土地利用模式都是影响可达性的重要因素,感知可达性模型可以应用于城市内部打造不同级别的通勤生活圈,为可达性导向的自行车路网规划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纤维胆管镜经T管窦道治疗胆管残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在我院治疗的72例胆管残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纤维胆管镜经T管窦道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72例患
徐州市儿童医院领导和同事们在车站为援鄂医疗队员送行。  岁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神州大地开始蔓延,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情况危急,形势严峻,举世关注。  肆虐的疫情也时刻牵动着江苏省徐州市全体医护人员的心。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集结号,驰援武汉,抗击病魔,焦急的医务工作者已经开始主动请缨,要求奔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出征从大年初一开始。1月25号,根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一部署,
目的探究阴道前后壁Ⅱ度膨出患者运用生物反馈与凯格尔运动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4例阴道前后壁Ⅱ度膨出伴有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所有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也催生了很多的行业迅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其中融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土地一级开发属于资金密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