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土自由场地地震地面运动的解析分析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as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活动带之间,据史料记载,几乎各省都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更多大型建设项目开始不断出现。为保证这些建设项目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必须研究自由场地地震响应问题。目前对于自由场地运动的研究大多是将场地简化为单相或两相饱和状态下进行研究,而实际上我们自然环境中的介质大多数是处于非饱和状态的,即介质孔隙中存在气体。因此对含有三相非饱和孔隙介质的自由场地地震地面运动的解析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非饱和土自由场地中波动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关于非饱和弹性孔隙介质场地的波动问题的相关研究亟待展开。本文首先介绍了线弹性变形条件下的三相非饱和孔隙介质波动方程,通过对波动方程中的矢量进行Helmholtz分解,采用Fourier变换求解方程,得到在非饱和孔隙介质中存在三种压缩波和一种剪切波。并分析了不同场地弹性常量下非饱和孔隙介质中产生的四种体波的传播特性受非饱和孔隙介质饱和度的影响情况。在研究非饱和孔隙介质波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非饱和土自由场地模型,分别对平面P波和SV波入射情况下场地中的波场进行分析,根据场地边界条件,求解波场中的待定系数,从而得到平面P波和SV波入射情况下非饱和土自由场地地震地面运动的解析解。根据解析解,计算分析了饱和度、入射角度、入射波频率、土层刚度、孔隙率等因素对非饱和土自由场地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随入射角度的增加,饱和度的变化对位移放大系数的影响在最大值附近时相对较大;(2)非饱和状态下自由场地共振频率相同,达到饱和状态时发生变化;(3)随土层刚度的减小,饱和度的改变对各振幅比和位移放大系数的影响逐渐增加;(4)随土层孔隙率的增加,饱和度的改变对位移放大系数的影响逐渐增加;(5)随着非饱和土层深度的增加,水平位移放大系数并不是呈现出单一变化趋势的;(6)当自由场地模型中均匀非饱和土层的厚度趋于无穷时,场地交界面处的位移放大系数发生一定的改变。由于在四种不同体波中P1波和S波传播速度较快且衰减速度较慢,因此本文主要考虑这两种体波的变化特性。可以看出由于孔隙中气相的存在,非饱和自由场地中不同体波的传播特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给出了平面P波和SV波入射下非饱和土自由场地地震地面运动的解析解答,得到了非饱和土自由场地地震地面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结论。为复杂场地地震地面运动提供合理的解释,为复杂场地地区大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带高位型钢混凝土转换层建筑结构是一种竖向不规则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形式,结构受力机理复杂,设计难度大。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对型钢混凝土(SRC)转换结构的研究尚嫌不足,尤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高桩承台体系,探讨其抗震能力改善的可能途径。围绕这个目标,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介绍了推倒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以及在进行推倒分析前要
本文为了了解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框架中的受力性能和特点,通过对两榀缓粘结预应力框架、一榀有粘结预应力框架的试验对比研究,分析了结构在承载力,荷载挠度关系,裂缝开展,内力重分
复合地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地基处理技术之一,随着对地基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刚性桩复合地基就是用钢筋混凝土桩、素混凝土桩或高标号
预应力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和构件中,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以其诸多优点已在桥梁工程中广泛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绝大多数钢筋混凝土构件往往同时承受压、弯、剪、扭
目前,行业内大多使用普通砂浆、单掺聚合物或者纤维砂浆进行修补加固。但是,这些修补加固材料大多存在一些缺陷,如粘结力、抗裂性及耐久性等性能仍有不足,难以满足工程需求。
逆作法桩筏基础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基础形式。与普通桩筏基础相比,该法能有效利用天然地基承载力,具有造价低廉、节省工期、施工设备轻便等较多优点,在一些特定场地具有显著
近年来,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建造在高层建筑屋顶上的钢结构塔楼,然而震害资料表明:在遭遇强烈地震时,高层建筑顶部突出的钢塔楼的地震加速度往往经过主体结构放大许多,其所受
在世界范围内超高层建筑的建设热潮中,建筑物的高度不断被突破,可以预见,千米级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即将在我国提上议事日程。已有研究表明,对数百米级超高层建筑(600米以下)而
介绍了新的抗震设计规范(2001-07-20发布,2002-01-01实施)中场地类别划分和地震影响系数的有关内容,结合一些文献指出其中一些不相协调之处:1)不同类别场地地震影响系数幅值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