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致变色是指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电致变色材料的光学属性如透过率和反射率等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在视觉上直观表现为颜色的可逆变化。紫精是一类具有联吡啶分子结构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好的氧化还原性质和好的结构可调性,受到电致变色领域研究者的密切关注。本论文中,作者合成了一系列紫精衍生物(见下述分子结构),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3C NMR)和质谱(MS)对所合成紫精衍生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本论文中,作者首先利用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光谱图以及循环伏安(CV)曲线对所合成紫精衍生物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紫精衍生物均具有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在200~800 nm的波长范围内有吸收。随后,将紫精衍生物作为电致变色活性材料制备了凝胶型电致变色器件,研究了相应器件的电致变色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单取代紫精衍生物及其相应的电致变色器件:分别以单取代紫精衍生物TPAV+(PF6-)、PPV+(PF6-)和PCV+(PF6-)作为电致变色活性层组装了凝胶型电致变色器件ECD 1、ECD 2和ECD 3,器件结构为:ITO玻璃/凝胶电解质(其中含单取代紫精衍生物和二茂铁)/ITO玻璃。对器件的电致变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三种单取代紫精衍生物TPAV+(PF6-)、PPV+(PF6-)及PCV+(PF6-)均是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在电化学氧化还原条件下,它们均可以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ECD 1可以在橙色和红色之间发生可逆变化;ECD 2可以在黄色和紫红色之间发生可逆变化;ECD 3可以在黄色和黄褐色之间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其中,ECD 2和ECD 3在563 nm处具有较高的光学对比度,分别为66.4%和59.8%。相比ECD 3,ECD 1和ECD 2具有较低的电致变色驱动电压以及较好的电致变色循环稳定性。双取代紫精衍生物及其相应的电致变色器件:分别以双取代紫精衍生物2TPAV2+(PF6-)2、2PPV2+(PF6-)2和2PCV2+(PF6-)2作为电致变色活性层组装了凝胶型电致变色器件ECD 4、ECD 5和ECD 6,器件结构为:ITO玻璃/凝胶电解质(其中含双取代紫精衍生物和二茂铁)/ITO玻璃。对器件的电致变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双取代紫精衍生物2TPAV2+(PF6-)2、2PPV2+(PF6-)2和2PCV2+(PF6-)2也均是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在电化学氧化还原条件下,它们均可以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ECD 4可以在紫红色和红棕色之间发生可逆变化;ECD 5可以在黄色和橘红色之间发生可逆变化;ECD 6可以在橙色和深绿色之间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相比ECD 4,ECD 5和ECD 6具有较低的电致变色驱动电压,同时在617 nm处具有较高的光学对比度以及较高的着色效率。ECD 5和ECD 6的电致变色驱动电压均为-1.2 V,在617 nm处的着色效率分别为69 cm2/C和137 cm2/C,光学对比度分别为51.4%和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