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通向教育现代化的路上,教师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等因素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程度的关键指标。当下,国家、社会乃至家庭愈发重视人才,重视教育。然而,教师资源,尤其是优质教师资源,存在匮乏、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①,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在这种大环境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也在积极地进行探索,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自然是研究的重点。自1999年首次提出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以来,十多份有关教师轮岗交流的文件下发,教师轮岗交流也成为各县区探索的热点。教师轮岗交流不仅缩小师资队伍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且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与再发展,但目前教师轮岗交流一方面过于强调教师促进教育均衡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个体价值,另一方面政策逻辑和实践逻辑存在偏差,因此教师轮岗交流在现实情境中未能达到理想效果。本文立足于县域教师轮岗交流的政策环境和现实环境,基于教师身份视角分析,教师轮岗交流的核心困境存在于教师身份难转变,本文试图探讨出教师轮岗交流背景下,教师由“单位人”向“系统人”身份转变的困境与出路。在该思路指导下,本文选取了广东省佛山市和湛江市的两区作为调查样本,从教师轮岗交流的实施现状出发,对其进行透视,分析教师轮岗交流与身份转变的关系,并挖掘轮岗交流的深层次症结,最终找出教师由“单位人”向“系统人”身份转变的路径方式。全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研究进行理论综述,并对本文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进行解释和阐析:其次,对本文的研究设计,即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最后,阐述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教师身份理论构建”。该部分界定了“身份”、“教师身份”、“教师身份认同”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教师身份转变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教师身份形成、发展、转变的理想路径,并揭示教师身份与教师轮岗交流的关系。第三部分为“广东省两区的实证研究”。为了探索教师身份与教师轮岗交流的关系和问题,笔者从教师身份认知现状、教师轮岗交流影响因素等方面收集数据实证资料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为“单位人’向’系统人’转变的多重困境及原因分析”。从教师专业身份、单位身份、岗位身份和团队身份四个方面分析了教师由“单位人”到“系统人”转变的困境和原因所在。第五部分为“多管齐下,实现’单位人’向’系统人’转变”。即从上文论述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实现转变的预想,最终保障教师轮岗交流的顺利开展。第六部分为“结语”。本部分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本文的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