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踝关节护具作为一种常用的干预措施,被证明能有效预防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反复扭伤,已有研究表明在双任务步态中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存在姿势控制障碍,双任务步态分析已被用于观察日常行走时的姿势控制与注意力分配,护具干预下的慢踝人群的双任务步态特征尚未得到详细描述,本研究欲通过增加护具即弹性护踝和肌内效贴,以及认知任务的条件,探讨其是否会改变患者步态的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和认知资源的分配。研究方法:招募25名符合国际踝关节协会提出的慢性踝关节不稳者筛选标准的受试者,年龄18-30岁,要求受试者分别在裸足、着弹性护踝和贴扎肌内效贴三种条件下进行自然步态以及执行双任务的步态实验。通过三维步态分析获得步态参数和踝关节运动学及动力学指标。使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护具条件下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各指标间的差异性,显著性水平α为0.05。研究结果:(1)双任务中受试者的步速比单任务时的步速低0.095 m/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护具对受试者步速的影响(P=0.067)没有统计学意义。双任务条件较单任务下负载期、预摆期变长,离地时刻变晚(P<0.05)。(2)坐姿计算个数(中位数为4.02个)与裸足行走时计算个数(中位数为3个)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裸足、着护踝和贴扎肌内效贴三种条件下的认知任务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3)不同防护方式对受试者步行时踝关节角度没有显著影响,双任务的执行减小了步行时触地时刻踝关节角速度、负载期最大趾屈角速度、预摆期最大趾屈角速度(P<0.05)。着弹性护踝条件下,步态预摆期最大外翻角速度变小,负载期最大外旋角速度变小(P<0.05)。(4)双任务步态下,地反力垂直轴和矢状轴第一、第二峰值变小(P<0.05),贴扎肌内效和着护踝条件下的步态负载期最大背屈力矩变小(P<0.05),护具间没有差异。研究结论:(1)无论是否执行认知任务,弹性护踝的使用减小了慢踝患者在步行中踝关节的角速度,提供了踝关节的稳定性;肌内效贴对于步行中踝关节的运动学没有影响,但减小了预摆期的趾屈力矩,可能是增加了背屈肌肉的激活程度;(2)双任务步态中慢踝患者的步行速度显著降低,导致步态分期占比改变,踝关节触地时刻角速度,负载期最大趾屈角速度下降,地面反作用力的垂直轴与矢状轴第一峰值减小;(3)双任务条件下慢踝患者步态支撑末期足蹬地和加速能力减弱,外翻肌群功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