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尿潴留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发病急、并发症多,治疗不及时甚至危及生命。然而导尿术治疗范围局限,且容易引发泌尿系感染,而药物治疗效果不尽理想且产生的副作用和耐药性比较明显。针刺疗法是治疗此类病证常用的一种非药物疗法,对多种原因造成的排尿障碍均有一定疗效。然而在临症中存在选穴多样,穴位分布广泛、选穴规律不明等诸多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在治疗膀胱腑病时,运用膀胱下合穴委中、募穴中极、背俞穴膀胱俞的频率较高,为了优选出治疗该疾病的穴位,我们就需要研究针刺-穴位—膀胱效应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应用。本研究通过观察和比较电针膀胱下合穴委中、募穴中极、背俞穴膀胱俞对急性尿潴留后家兔的膀胱内压、膀胱组织ATP浓度和膀胱组织XOD活性的影响,探讨膀胱的特定穴与膀胱的相对特异性,并优选出治疗急性尿潴留的穴位。方法48只健康成年雄性家兔,体重为(2.0±0.2)Kg。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正常组、B模型组、C电针非经非穴组、D电针委中组、E电针中极组、F电针膀胱俞组,共6个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不造模外,其余5组均向家兔膀胱灌注2倍于正常膀胱容量的37℃温生理盐水(大约40m1),并停留2h,制作急性尿潴留模型。电针各组通过生物机能信号采集系统,观察和记录电针前、后急性尿潴留后家兔膀胱内压的变化,所有组均用ELISA测定法检测家兔膀胱组织的ATP浓度、XOD的活性。结果1电针前后非经非穴组膀胱内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非经非穴对急性尿潴留后膀胱内压变化影响不大。与电针前比较,电针委中组、中极组和膀胱俞组的膀胱内压均明显升高(P<0.05);与委中组和中极组比较,电针后膀胱俞组的家兔膀胱压力明显偏高(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家兔膀胱组织ATP含量明显较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委中组和中极组的膀胱组织ATP含量明显较高(P<0.01);与膀胱俞组和非经非穴组比较,委中组和中极组膀胱组织ATP含量明显较高(P<0.01);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膀胱组织XOD浓度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P<0.01),电针委中组、中极组、膀胱俞组、非经非穴组均使家兔急性尿潴留后膀胱组织XOD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膀胱特定穴委中、中极、膀胱俞,从膀胱内压来看,膀胱俞效果较好,有利于急性尿潴留的及时排尿;从膀胱组织ATP浓度来看,委中和中极效果较好,有利于膀胱组织ATP浓度的升高,对ATP活性下降的膀胱组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从膀胱组织XOD活性来看,委中、中极、膀胱俞均使膀胱组织XOD活性降低,而三个穴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均对膀胱组织具有改善作用。